他将孩子留在咸阳绝对不是因为忌惮不给权力。
战国老传统,除了出国的质子,其他孩子都留在都城。也没说哪国把公子分封出去。
这一点刘邦做得就比较鸡贼,保留郡县制的同时也封了一大帮异姓王,在他死前,这帮异姓王也全被他处理了,留了个盟约“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时肉再烂,也是烂自己家锅里,没便宜外姓人。
秦王政抿嘴,田齐当年也是这样想的,如今呢,齐王指挥不动另外四都。
若真奔着秦传万世,他不会采用这个办法后世皇帝留麻烦。
可若秦国命短,只能选择这个办法为秦续命。
不过老刘家比较争气,连抽四位明君,到刘邦重孙这一代,汉武帝刘彻削藩套路层出不穷,一道“推恩令”让分封制终结。
大家知道削藩这事有风险,弄不好很建文帝一样被叔叔朱棣来个靖难翻车,刘家削藩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顺利,刘彻削藩成功是因为他爹给他蹚过深浅,汉景帝当年听晁错的要削藩,结果弄出个“七王之乱”,七国联军兵临城下,汉景帝吓出一身冷汗,只好杀晁错平息众怒。不过人家汉景帝也不是被吓一下就会收手,等平息“七王之乱”就撤了藩王封地的大量官员,变相收回封地行政权和司法权。
刘彻就充分吸收了他爹错误经验,咱不搞武的,咱搞文的,一道“推恩令”,凡是诸侯子嗣都能分封,好家伙,大藩国裂变成了多个小诸侯国,要知道古代为了保护家族传承,那时遵循嫡长子制,嫡长子能分大半家产,这下变成了不管嫡子庶子只要是儿子就能分老爹的地盘,生得多,分出去的地盘就多,直接将分封制的危害化于无形。
秦王政眼睛亮了,还有这等好办法
岂不是说鼓励生子,到下一代就不用烦恼藩王危害,同时还能保证血脉分散。
他实
在是被自己未来断子绝孙的预言给整怕了。
始皇帝肯定是支持郡县制,他还想着秦传万世,中央集权才能压制地方,分封制绝对不在他考虑范围内。可惜他不知道不管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要真到那个时候其实都一样,一旦地方强过中央,哪怕郡县制也有唐朝安史之乱的例子,区别在于自家人打自家人,还是外人打自家人。
李世民扼腕,他将儿子分出去也是这么考虑,可惜雉奴不争气,拦不住媳妇,将李姓诸王全都干掉了。
不然,留在外面的藩王也能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挽救大唐国运。
永乐皇帝翻看史书,哎,大明虽然顺利将藩王留到了最后,可都变相养猪了,也就云南沐家还算像话,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
周分封,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乱近在眼前,始皇帝刚结束战乱统一六国,满脑子都是不重复周的命运,你就让他回头采用分封制,这怎么可能
对于始皇帝来说,分封制已经是落后制度
秦王政现在满脑子都是推恩令,对天音所言有些心不在焉,他要仔细想想。
推恩令实在是太诱人了。
打个比方,电子支付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带钱,虽然电信诈骗也因为这暴增,但是大家能因为这一点弃用便利的电子支付重新回到纸币支付吗对于刚从战国走到统一的人来说,郡县制大概没有分封制那么深入人心,不是所有人都为了理想,大家打生打死不就是为了封块地自己做个土皇帝,让后世子孙也能享受荣华富贵吗
皇帝儿子不带这个头,大家又怎么好意思主动提出所以淳于越提出分封制背后肯定有人支持。
淳于越将周封诸侯旧事重提,倒不是真为秦未来担忧,主要是提出郡县制的李斯是法家学说代表人物,淳于越是儒家人,鼓吹分封制也是基于学说之争。
始皇帝也没有亲自下场反驳,将这件事交给众臣商谈。
本来嘛,这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关键是秦施行郡县制都真不知道多少年了,怎么可能突然改弦易张可问题是有大臣心动了。
秦王政环视殿内,除了少数文臣,大多数都不由低下头。
他心一沉,因为他看到了不少武将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