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西部的很多部族一旦失去了重兵威慑,慢慢也蠢蠢欲动起来,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就是阻卜人。
他们是纯粹的牧人,常年都被契丹人当奴隶管理,仇恨的种子早就埋下了,赶上温度和湿度合适立马就得发芽。
要说小梁太后在大局观上确实直追她的姑母,眼见辽国就要不成了,与其再去踩一脚,不如趁机先把大宋打服,这样将来分配辽国遗产的时候就能狮子大开口了。
可是有驸马王诜在,西夏的将领们都被打怕了,不太敢出兵。咋办呢?小梁太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有意扶植起来一批年轻将领,用他们逐渐替换各族的中坚力量,替换不动的干脆找借口干掉。
这样一来,从来没见识过凉州之战的党项年轻贵族就掌握了西夏的军权。
他们就和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一样,说起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包括嗡嗡嗡时期根本就不当回事儿,总觉得是老一辈人太笨,换成他们上阵肯定能做得更好。
南侵?那是必须的,不南侵不足矣证明他们比父辈强。此时小梁太后就算不同意他们也得努力争取,于是西夏国内的条件就成熟了。
光国内支持南侵还不成,小梁太后虽然耐心不足但脑子还是很聪明的,知道仅靠西夏这点军队根本打不过禁军,咋办呢?于是又把眼光转向了北方,那里有彪悍的阻卜人。
只要能给出足够的利益,这些牧人就能去攻击任何族群,根本不问对方是谁。小梁太后给出了什么利益呢?她狗屁也没给,和洪涛的小舅舅是一个路数,空手套白狼!
辽国的西京道南部、整个南京道也就是大宋幽州就是她开出的条件,只要阻卜人答应帮西夏人进攻大宋,打赢之后,西夏军队就会帮着阻卜人把这些最好的草场和富饶之地抢下来,双方来个互换。
也不知道阻卜人是咋想的,可能是穷怕了,一听有这么多好草场都能归自己,代价就是南下打仗,死点人算事儿吗?真不算,干了!
国内统一了思想、国外找到了外援,小梁太后还觉得不太保险。扇呼党项中青年将领热血沸腾是一回事儿,真的起兵南侵又是另一回事儿,如鲠在喉的就是凉王。
虽然已经没兵权了,可谁能保证真打起来之后他不会再次掌兵呢,这个致命威胁必须想办法除掉。
为此小梁太后可算绞尽了脑汁,演了一出孤儿寡母惨兮兮求和平的戏码给宋朝君臣看,每次上书、接待宋使都尽量表露出小国寡民已经屈服的样子。
同时还得哭诉凉王王诜太残暴,如果他不在朝堂,西夏人连一兵一卒都不会设置,就算当大宋的属国也心甘。
这一招果然见效了,宋朝对边境的武备日减松弛,边榷限制也越来越松,慢慢的连走私好铁好钢都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宋朝工匠被优厚的待遇吸引到了西夏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