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祖父的打算一点没错。儿媳才情出众,和儿子琴瑟和鸣,恩爱有加,眼看着就要开枝散叶,女婿亦温柔体贴,踏实上进。谁不羡慕他一双儿女的好姻缘
谁知事情急转直下,林祖父和祖母相继离世,林海先守母丧,再戴父孝,丁忧多年后再回官场,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皇禅位,新帝登基,许多勋贵家族在储位之争中的谋划都成了泡影,连他岳父荣国公都失了实职,不得不称病还家。还未等他理清形势,噩耗又再度传来,妹夫在治水的任上无意间撞破了当地官僚地绅吞并朝廷赈灾银两的丑事,惨被奸人所害,林满年纪轻轻便守了寡。经此一事,林海深感人生无常,也丢了在官场大展身手的心气,可他愿只与妻儿谈诗论赋,天却不遂人愿,幼子娇妻相继离世,只留他和女儿相依为命,却又不得不分离。
黛玉奇道“殷家怎么肯放姑母出门还是出远门”
倒不是她对姑父家的长辈们不礼貌,实在是殷家这样的名门望族,论起规矩来便顾不得人情。尤其林满还是无子的寡妇,要守的规矩便更多了,每日素衣清食不提,连和下人们说笑两声都要被族老训斥,更别说出门了。黛玉只记得母亲病重弥留之际,姑母忧心她无人照拂,又恐林家后院没了主母要方寸大乱,便央求叔婆母开恩让她回一趟娘家,帮着料理嫂子的身后事,却被斥责说她不懂规矩,无心守节,罚她去佛堂数豆子。姑母无法,只有在贾敏丧事出殡那天回来了一趟,和黛玉相拥痛哭了一场,没多时又被下人急匆匆催促着回去了。直叫黛玉又难过又愤懑,一时竟不知姑母在那豪门大户中究竟是做媳妇还是坐牢。
这些年林海在扬州做巡盐御史,府邸离越州的殷家老宅不过半日的脚程,可黛玉见着姑母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母亲生前担忧姑母的处境,曾带着我去殷家走动,她毕竟是金陵贾家的女儿,殷家的长辈也不敢拦着她,可就我们和姑母喝了盏茶,说了会子话的功夫,他们家好几房的太太们遣人来看着,嬷嬷们就站在窗外紧盯着,生怕母亲和我说什么教唆姑母的坏话似的。”黛玉提及此事,又是心疼姑母,又是怀念母亲,忍不住红了眼眶。
林海呆呆地看着她,不禁想到,这世道,女孩儿生活得该何等艰难,她们的一生都系在“婚姻”二字上,可即便如林满那样嫁得如意郎君,也敌不过天意弄人。父母的筹谋打算,也不过是给她们赌一个未来罢了。
他实在不愿意把这等心事说出来再伤女儿的心,便强笑道“是京中的公主和驸马做主,将殷氏族中一个失了父母的幼子记到了你姑父姑母的名下,还说越州多有不便,要接她和幼子去京中抚育。”
其实长兄如父,林满原先在老宅侍奉公婆,公婆离世后,驸马和公主就提过要接弟妹去过活,只是因族老的阻拦未能成行当时林海和贾敏就曾推测,是殷氏族人想打着照料寡妇的旗号,光明正大地吞了他们这一房的财产,甚至林满自己的嫁妆只是当时殷驸马还远在边疆,定国公主虽身份尊贵,但正值几位皇子夺嫡的要紧时刻,皇亲国戚们个个谨言慎行,她为人媳,也不敢拿公主的身份压人,毕竟殷氏族中有不少告老还乡的朝廷大臣,一封折子递上来也有几分份量。
如今情况却有了转机,殷驸马立功回京,定国公主一母同胞的亲兄弟登上了大位,他们此刻给寡居的弟妹安排义子、接她进京,便绝对是孝悌典范了,族中诸人纵使不服,也不敢多言。
林海对黛玉笑道“我原先还恐你一路孤单,现在好了,有你姑母作伴了。我这就去信给你外祖母,就请她老人家不必劳累操持,派人来接你了。”
黛玉却问道“原先姑母虽见不到,但父亲知道她就在家附近,如今她同我都去了京城,父亲一个人在这扬州城,可会孤单”
林海听了,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已无心官场多年,只想着不出差错便好,如今却萌发了一种想法子立功调回京师的念头。
若他离女儿同妹妹近一点,她们的日子是不是会好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