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个书生打扮的青年围坐在一起,拿着酒壶痛饮,高谈阔论。
“镇北军骁勇善战,打得匈奴落花流水,这才不得不逼着他们主动求和,拥有如此强悍的军队是大雍之幸,百姓之幸啊”
“傅将军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实乃吾辈楷模”
“这次安平公主前往匈奴和亲,起码能够换得十年的和平,居功甚伟,我们这些读书人,远远比不上她一个女子啊”
“说的对,安平公主以一己之力维护两国和平,乃奇女子也,就让在下赋诗一首,来表达对安平公主的敬意。”
这话落下,一群读书人纷
纷移开了桌子上的杯盏。
一张宣纸被铺平,那书生接过毛笔,直接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沈听肆眨了眨眼睛,这一幕怎么有股莫名的熟悉
相同的酒楼,相同的书生。
只不过
上一次他们侃侃而谈的,好像是自己
那书生写好后,手里的诗作拿给同伴看,同伴们纷纷出言夸赞。
就在此时,却有一道与众不同的声音传了出来。
那也是一名做书生打扮的青年,只不过他穿的颇有些寒酸,“这般丢尽脸面的事情,也值得你们如此大肆宣传”
“春闱在既,诸位有那闲工夫,还是多念几本书吧。”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的眼盲心盲,认不清楚事实真相。
他错了。
他不应该由着春闱将近,想着要和同科的举子们打好关系,就前来参加这狗屁不通的聚会。
将一众举子斥责了一顿,那书生一甩袖子,就要起身离开。
可却被刚才写诗的那个书生一把拽住了他的手臂,“宋昀,你不就仗着自己会念几个破书么,穷的叮当响,我们愿意带你一起,是给你面子,你可别给脸不要脸”
宋昀
沈听肆眨了眨眼睛,掀起眼帘看向那道站的笔直的身影,有些诧异竟会在这里遇见他。
宋昀,前半生的经历几乎是和原主陆漻一比一复刻出来的。
家境贫寒,才学出众,是一众江南才子中的头名。
如果不出意外,极有可能成为继陆漻之后第二个六元及第之人。
只是,他却在昌平二十六年的春闱里被诬陷科举舞弊。
于诏狱中受尽私刑,再也提不起挥斥方逑的笔。
即便后来成为了解汿手下的一员大将,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方法,可却也终究只能身居幕后,无法堂堂正正的出现在朝堂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