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春尚书来到养心殿东配殿,向太师施礼道“末将参见太师,太师有何指令”
太师道“春尚书,你速携人员带甄郎中一同去邺律国国都,请华郎中前来为陛下诊病。事情紧急,你要快马加鞭,不可路途耽误。”
春尚书施礼道“请太师放心,末将定当竭力办好。”言毕,辞别太师,安排接华郎中事宜去了。
辰时末,春尚书带着甄郎中走出王宫,接华郎中的队伍已候在王宫门前。只见这队伍最前面是一辆双马牵拉的围蓬马车,马车宽大,织锦帘掩门,蚕丝纱遮窗。两名赶车军士立于蓬前这是一辆皇家御用马车。这马车不仅宽敞,而且跑的快。后面是三十名军士,每人各骑一匹战马,整整齐齐排成两队。战马威猛彪悍;官兵们虽然都是便装,但个个精神。这阵势,好似国王出行,好不气派。
看官要问,接一郎中,还用得着如此隆重看官你不知,这是春尚书特意安排,并非是为了显示排场,而是为了路途上节约时间,尽快把华郎中接到王宫来。这话怎讲您且慢慢往下看便知。
春尚书吩咐甄郎中坐上马车,又将装有金银的包袱交于赶车的军士,放进车内。自己也骑了一匹战马,跟在马车后面。一行人马,沿着王宫前大街,直奔京都城东门而去。
邺律国国都,位于女儿国京都城正北偏东,约有六七百里路远。两国之间多是平原,平时两国间多有商贸往来,因此,两国间有官道相通,每隔五六十里路,也都设有驿站。
春尚书一行,出了京都城东城门,即快马加鞭,一路奔驰。车马扬起的尘土,遮蔽了队伍,只听得马蹄声和车轮声震天地响,犹如狂风卷沙,又似闷雷击地。过往之人见了,无不心惊胆战,老远就纷纷避让。
春尚书一行,每到一处驿站,就更换马匹,并留下两名军士,等待接替回程之人。更换完马匹后,继续前行。如此这般,一直跑到深夜。春尚书见军士们在马背上颠了一天,累得确实撑不住了,便吩咐大家驿站里歇息,明日一早再出发。这一天下来,也苦了甄郎中,虽然在马车里能坐、能躺,比骑马轻松,但是颠簸得厉害,如在筛筐里一般,晃动不止,坐不住,躺不下。下了车,头晕目眩,呕吐不止,甚是痛苦。
第二天,鸡刚叫,春尚书就催促大家起床,军士们艰难地爬起来,下了炕,一个个弯着腰,撇捺着腿,走路都费劲。勉强地吃了点东西,再次上路。直到第三日午后,才来到邺律国国都。这国都果然气派,比女儿国京都城繁华许多。人来人往,商贾不断。但她们无暇顾及,直奔客店。到了客店,让店小二喂上马。
春尚书见她们一行,连同甄郎中,就剩下了六人,其她之人都被留在了途中的驿站里。她对四位军士道“你们四人在客店里抓紧歇息,等华郎中来了,你们就上路。路上,每个驿站换上留下来的人马,继续赶路。这样歇人换马,就是不能歇马车,让华郎中辛苦些,直奔我国京都城。”
军士们忙道“遵令。”
春尚书顾不得吃饭,简单地洗了把脸,整了整衣服,带上些金银,就与甄郎中匆匆忙忙地出了客店,去请华郎中。
甄郎中引领春尚书,转过几条街,来到玉函街,没走多远,就看见一处挂有“华氏医馆”匾额的沿街门面老房。往日熙熙攘攘的医馆门前,今日异常冷清。走近一看,门上上了锁。甄郎中心里纳闷,便又向前走,来到医馆后的华家老宅前,只见大门关着,两扇黑漆大门上各斜贴了一张白纸条,那白纸条格外地扎眼。甄郎中立时明白了华家刚出了丧事。不禁暗自叫苦到“这如何是好”
这正是女王命在旦夕中,急需名医救性命。千里迢迢相求来,不料却吃闭门羹。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