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朋推辞道“掌柜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这钱不能收。若不是掌柜的你行好,我们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到家哪。”
赶车人见李友朋说的真诚,感叹道“这位兄弟心底还是善良的。老哥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友朋忙道“掌柜的,你用车捎我一路,虽不是救命之恩,但你的大恩大德我不会忘记。掌柜的有什么话尽管直说。”
赶车人叹息一声,道“人啊,都有吃苦受难的时候,但是,不管做什么事,咱不能走偏了道,就象今日我捎你一样,若是路走错了,别说回家过年了,就是这辈子也走不到了家,你说是不是”
李友朋听得糊糊涂涂,不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只是附和地应道“那是,那是。掌柜的说的是。”
韩玉树也不明白赶车人话的意思,觉得这人挺怪,又是行好捎了李大哥一程,又是送钱,还讲了这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让人云里雾里,好不纳闷。于是疑惑的道“掌柜的,你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赶车人一扬鞭子,吆喝一声“驾”那马腾开四蹄,拉着马车向岔道上跑去。赶车人“噌”地一下跳到马车上,头也不回的大声道“这你们还不明白以后要行善积德,别再干那劫财害命的事了”
李友朋、韩玉树二人听了,望着那扬起的尘土,愣怔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相视“哈哈”大笑。
李、韩二人直走到天色大黑,李友朋也实在走不动了,她们只好找了一处柴堆歇息。
二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心想今日已是大年三十了,得赶快回家。李友朋坚持着爬起来,拄着棍子往前走,走不多远,腿痛的厉害,走不动了。韩玉树赶忙弯下腰,要背李友朋。李友朋坚决推辞,道“兄弟,我不能再连累你了,你快走吧。弟妹和孩子还盼着你回家过年哪。”
韩玉树道“大哥,就你这腿,你怎么走得了路还是我先把你送回家再说吧。”
李友朋只得趴到韩玉树的背上,让他背着走。韩玉树也很疲惫,再背着这么个大男人,行走起来确实很费劲。他要过李友朋手里的拐棍,柱在手中,吃力地往前走。走不多会,就累得气喘,只好停住脚歇息。李友朋在背上直催他把自己放下来。韩玉树也不作声,只是弯着腰,喘着粗气,就是不放他下来。等喘过气来,又柱着棍,继续往前走。直走到太阳摇摇西坠,才走进了耶赫邦城。
城里充满了过年的气息百姓家的大门上,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红绿绿的门神;门外两侧的门枕上,点起了灯盏,灯盏的灯焰冒着缕缕青烟,袅袅上升,散发出淡淡的油香。满街上都是嬉戏玩耍的孩子,有的追逐打闹,嗷嗷撒叫;有的燃放鞭炮,“噼啪”作响。有的家门口,用竹竿挑着成挂红彤彤的鞭炮在燃放,鞭炮声噼里啪啦这是吃饭前的仪式,标志着这家人要吃年夜饭了。
韩玉树边走边向玩耍的孩子们打听。孩子们见他们两个大男人,蓬头垢面,还穿着女人的裙子,以为是两个疯子。有的在前面闹哄哄跑着为他们引路,有的在后面嘻哈哈、指指点点耻笑着他俩。
当来到李友朋家门前时,天早已大黑。韩玉树把李友朋放下来,看了看,见这大门还算气派。两扇大门关着,大门上却没有贴门神,也没有挂红灯笼,只是在两侧的门枕上,各点着一个油盏。韩玉树问身边的小孩“这就是李友朋家”
几个小孩都嚷嚷道“是,就是这家。”
韩玉树走上前,用手拍着大门,大声喊到“家里有人吗”
不一会,院子里传来了一年轻女子的问话声“谁呀”
韩玉树道“这是李友朋李大哥的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