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书记载,南霁云对贺兰进的所作所为非常的恼怒,临近出城的时候,他看到一座佛塔,变搭弓射箭,将箭矢射入佛塔的半截,并以此立下誓言,以此箭为志,叛军荡平之日,便是他诛杀贺兰进之时。
但是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没有粮食也没有援军,这又能怎么办呢。不过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南霁云在返程的路上得到了一些马匹和二千援军,也不算空手而归。只不过在突破尹子琦重围的时候,这二千人又折损掉了一千人。估计他们也没想到,就是最后剩下的这些人,继续死守睢阳。
接下来的事情我实在不太想详细描写了,按照新唐书和旧唐书在这里的描写,其状的惨烈完全已经超乎想象。大家可以想一想,当饥荒的时候,刚开始人们还能捕捉到鸟兽,挖到草根树皮,或者宰杀战马充饥,再搭配着,平常尽量减少体力,或许可以多撑一段时间,可是到后来这些都没有了之后怎么办。睢阳断粮可是长达几个月。
此时已经不用天幕之上的苏扶南开口,每个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粮食不够的时候,作为牺牲的,只能是人,或者最弱的那一拨人。
还没有听到答案,天幕下的百姓就开始面露出了惶恐之色,怎能不怕,在大多数时代,饥饿是烙印在每一个百姓心里最深的回忆。而史书上寥寥数字,岁大饥,人相食,却是多少人恐怖不愿意回想的记忆。
“老天爷,为什么盛世时那些达官显贵的老爷享福,乱世的时候这些罪需要我们这些庶民来遭”
据说,断粮之后,为了鼓舞士气张巡杀死了自己的爱妾,并且将她的肉煮熟分给将士们享用,据说刚开始将士们不肯吃,最后含泪将肉吃下。太守许远演效仿这个办法将自己家中的僮仆宰杀,把他们的肉煮熟分给将士们吃。当然就是他们的家人还不够,那么下一步轮到的自然是睢阳城内的老弱妇孺。据说,等到睢阳城破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已经死了两二万人,惨烈至此。
没有办法,坚守了数月的睢阳终于还是在十月初九宣告城破,据说当时的城内所剩下的活人不超过四百。
幸运的是,在睢阳彻底城破的前一个月郭子仪顺利收复了,让整个战局彻底实现了逆转。唐朝的国运再一次迎来了兴盛。
睢阳之战这些忠臣良将的坚守救了大唐,但是最后依靠吃人肉守城的事情,我其实真的没有办法评判,站在现代的视角,我们可以说睢阳的坚守为郭子仪收复两京拖延的时间,最终彻底扭转了安史之乱的战局,让叛军无法进军江淮。我们可以歌颂张巡许远南霁云死守睢阳的忠义之举。
可是,对于睢阳那些百姓来说,这样惨烈的牺牲为整件事情染上了更多的悲凉,或许这就是所有古代王朝的悲哀吧,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掌握他们自己的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