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拙典是不大满意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女师父的。
当初国公府请他做西席,董拙典听闻世子拜了一个山野隐逸之人为师,叫白祈山人,原是不屑教他的。
他是当世大儒,自有傲骨,他的学生只能有自己一位老师,就是文武兼修,也得以他为重。
宋观穹听闻被拒,送来一篇文章。
孔夫子尚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幼时父母教导吃饭说话,及长被授诗书,便是老了,亦该知学海无涯,日日受教纸上先贤,人人有其所长,一人成材,立于世间,非一日一人之灌溉所得。
为何董拙典如此狭隘,认定此生一人只该有一个老师,人只该学四书五经,那从前万世,无四书五经之时,就没有老师、人就无可学了吗
总之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董拙典被驳得面红耳赤,也看出了此子是可造之才,他来国公府见过一面后,当即决定收下他这个学生。
后来才知道宋观穹的另一位师父,是位女子。
他大感上当。
山野师父就罢了,还是一位年轻女子,与这样的师父并列,董拙典面上不显,心里藏着气。
然而无为寺一役时,他的老妻也在殿中,得夏诉霜相救才幸免于难,董拙典庆幸自己没有流于浅薄,对夏诉霜显出不屑,眼前更不好对夏诉霜摆出清高的姿态。
他拱手道“夏师父客气了,无为寺之事,老夫还得多谢你的义举。”
夏诉霜摆手,“我也不懂朝堂之事,不好太过打扰你们,就到一边等着就是。”
闲聊罢,她退到了耳房去。
夏诉霜一走,董拙典独对着宋观穹,立刻板起了面孔。
当初做他老师,是盼着他凭状元之才,能承继衣钵,以科举入仕,做一个为百姓安身立命的好官,如今倒好,上赶着去当臭名昭著的阴司头子,辜负了一身学识。
“你可知错”他声音宛如惊堂木拍下。
夏诉霜在屏风之后,听不懂那些什么“凡斗者必自以为是”“仁政将远”之类的话,只知两个人满嘴之乎者也,吵得有来有回。
她偶尔从折屏的缝隙看出去,那位须发皆白的大儒不时拍着桌案,还有阿霁沉静端坐的背影,他答话不紧不慢。
她撑着脸面无表情地想正经的师徒应该像他们一样,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颠倒伦常,玷污了师徒之名。
自己果然不配做一个师父。
“你为寒鸦司司主,故起争斗,可知这是小人行径”老人将书案拍得砰砰响。
“世无常势,陛下的想法已经变了,寒鸦司不会撤,不是学生就是别人,学生在寒鸦司内,至少能保此刃不伤无辜之人,老师若对学生信任,这小人由弟子来做。”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你路行错了,又怎会有好结果”
“上承帝命,下卫苍生,学生本心不改,比任何人都适合寒鸦司大阁领之职。”
两个
人你来我往说了半个时辰,董拙典说得口都干了,夏诉霜在里间昏昏欲睡,宋观穹仍旧神闲气静,稳坐钓鱼台。
“罢了,你非仁德之士,不做士大夫也好。”
“学生愧对老师教诲。”
董拙典摇摇头,合上书卷,“今日就到这儿。”
“老师慢走。”
夏诉霜听到砰砰的走路声,探出头来“课上完了”
“上完了。”
宋观穹收回视线,起身来到屏风后。
“”
突然被他按倒,夏诉霜尚不知因何,就被大徒弟来得又急又狠的吻所淹没,直到两个人都气喘吁吁。
宋观穹的脸悬在她上方,语调如拨弦般清雅“师父是不是在想,这才是正经师徒该有的样子,阿霁见此,该好好反省,收敛一些”
夏诉霜被他言中,鹿眸躲向一边,“我只是随便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