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甄应嘉多少有些越界了,太上皇当年也不会特意安排了林如海做巡盐御史,便是要压制甄家,只不过没想到甄家的贪心程度远超过众人想像。
不少红楼同人都说林如海是甄家所害死的,虽然红楼原著里没明说,但按贾赦分析,这还真有几分可能性。
毕竟林如海的存在对甄家而言太碍眼了,甄家又因为甄太贵妃与奉圣夫人之故,早就养成了自大狂妄的性子,在这种情况下,对林如海出手并不意外。
贾赦微一沉吟,去信一封给林如海,一方面是提醒林如海小心甄家,另外一方面是劝林如海把自家女儿接回去,别留在荣国府给贾母教养了。
他都准备跟贾母闹翻了,自然是要把贾母的外挂一道一道解除,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林如海,只要林黛玉仍旧在荣国府,林如海为了女儿,少不得得偏着贾母,只要林如海不再帮贾母,贾母在朝堂上的外挂就去了大半。
当然啦,要让林如海不再帮贾母并不容易,不过想来林如海并不知道王夫人即将被出族,以林如海的性子,绝对不会让自己唯一的独女喊被出族的王夫人为婆母。
且不说贾赦暗搓搓的向林如海告状,贾母虽说将元春突然被送回家之事尽力美化,不过这么大的事儿,外界难免议论纷纷,各种小道消息流传着,就连一般的茶楼酒馆里也有着各种不可不说的故事流传。
由于某些原因,在所有的大户人家里,荣国府可说是最有故事的一家,先是出了个大年初一生的女儿,接着又来个衔玉而生的小儿子,再加上嘴里不把门的荣国府家仆,在这京城里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说得出荣国府里不可不说的一、二事。
不过荣国府虽然年年闹笑话,可以今年最为多,先不说贾大老爷足足好几个月闭门不出,连带着儿子、儿媳都被他拘着出不了门,再则,光是贾家大姑娘突然被送回府一事,就足够他们再谈上一年。
不得不说,人类的像想力还是挺丰富的,大伙发挥脑洞,各种各样的猜测都出炉了,甚至还有人猜测贾大姑娘是在宫里被圣上宠幸,然后被皇后给赶出宫中,甚至贾大姑娘出宫时步履蹒跚,都被说成是行过燕好之事的证据。
就这样,大伙聊着聊着就歪起了楼,且不说这话题越来越香艳,还有好些人说荣国府这次怕是会得偿所愿,让贾大姑娘像甄太贵妃和奉圣夫人一般,带飞荣国府等。
突如其然,有一个人叹道“这荣国府要是再起复的话可就太没天理了,想想严家七口人命,难不成都是白死的吗”
一提到严家,众人便忍不住骂了起来,在这小酒馆里的大多是苦哈哈的穷苦人,那个人没借过银子,没吃过印子钱的亏,可要惨烈到像严家这般的,还真真少见,感同深受之下,大伙对荣国府便没什么好话了。
就在众人大骂荣国府之时,一名中年文士好奇问道“这严家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自他进京以来,着实听了不少荣国府里不可不说的故事,不少大致上都和冷子兴所调侃的差不离,可这严家七条人命是怎么一回事京城可是天子脚下,足足七条人命没了可是大事,怎么在众人口中好似荣国府随随便便就压住了
想想自己不过是为了帮薛蟠了结冯渊一案,用词略略不当,便被责骂一顿,还说什么人命关天,他胡乱判案,不配为官云云,把他的官职给撤了。
一想到此处,贾雨村便难掩妒恨,如果说人命关天,七条人命是何等大事,怎么荣国府也能轻轻松松的过了
注意到贾雨村阴冷的目光,骂的最狠的人警觉的住了口,这中年文士的穿着打扮一看就知道不是他们的同路人,万一是荣国府的人,让荣国府的人知道他们说着荣国府的闲话,岂不是自找麻烦。
贾雨村也不恼,笑说天气寒冷,让小二上了几杯酒请大伙尝尝,三杯黄汤下肚,几人便被贾雨村套出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