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能安居乐业的话还好,若是朝廷赋税太多让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他们起义造反的条件也是得天独厚。
咳咳,反正就是这样。
近些年还好点,造反的情况少了许多。前些年朝廷对西夏和辽国用兵,每次用兵都要增加赋税,蜀中和江南这种富庶之地承担的赋税最多,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自然而然蜀中和江南的贼患最为严重。
眉州那么小的地方他爹年轻的时候还率领百姓守过城,其他大点的城池是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造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造反,有脑子的都知道要造反也得远离朝廷的政治重心,傻子才在京城附近占山为王。
苏景殊看看他爹,低头,再看看他爹,再低头。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如果现在是个乱世的话,他爹高低得找个主公当谋士。
苏洵眯眯眼睛,“景哥儿”
苏景殊立刻挺直腰杆儿,“爹”
他刚才什么都没想,就是在感慨世道有点乱,他们一家能安安稳稳搬到京城来真不容易。
“爹,我以前一直觉得大宋挺安稳的,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山贼劫道,甚至来了京城才知道世上竟然还有江湖人。”小小苏感慨道,“您见多识广,以前怎么也没说过”
老苏
他因为见多识广没少在家受数落,要是把儿子们都带的和他一样小小年纪就往外跑,夫人非得和他闹和离不可。
他的辉煌他知道就可以,不用拿到儿子们面前显摆,等儿子们功成名就了再说也不迟。
主要是,不是他不想显摆,而是不敢。
他回家安心读书教子之前家里夭折了三个孩子,夫人对所有孩子都看的紧,生怕哪个不注意孩子就没了,别说和他一样天南海北的跑,就是出城上学都不放心。
子瞻子由小时候在城外的道观里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后来家里腾不出人手接送他们俩上学,索性就直接留在家里由他们夫妻俩亲自教导。
这种情况下他要是敢胡说八道夫人真的敢将他扫地出门。
家和万事兴,为了家里的安稳还是闭嘴更为妥当。
老苏摸摸鼻子,不想继续这个话题。
他怎么知道外面世道乱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臭小子不吭不响
和光国公约好一同出游。
他觉得他的人脉已经够广,怎么不知不觉间这臭小子的人脉好像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
他这么大年纪了结识的也不过是当世大儒和朝中官员,这小子可好,上来就和皇子扯上了关系。
只他知道的小光国公就来家里找了两次,他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臭小子挺能耐啊。
苏景殊满眼无辜,理直气壮的回道,“儿子从小到大都讨人喜欢,爹又不是不知道。”
不过小光国公愿意和他玩的确不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不知道人家皇子为什么就记住他了。
可能他们俩年纪相仿,光国公从小到大结识的都是宗室和高官子弟,没见过他这种平民出身的小孩儿,一时新鲜才惦记上了,等他过些天失去新鲜劲儿或许就又忘了。
没错,就是这样。
苏洵看着编瞎话不带脸红的小儿子,懒得和他掰扯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