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谢昭宁脚步微微一顿,堂祖父竟在和父亲说朝野之事。
言语之中更是涉及君上。
当今君上的确是个浓墨重彩的千古人物。
君上潜邸之事就已聪慧异常,不仅熟读史书理得政事,且兵法战法皆是通达。太上皇为皇帝时,西夏进犯,太上皇惧怕之下竟主动投诚,定下稷山盟约,每岁与西夏三十万岁币,西夏以马匹交换,双方开边市,是以为国耻。当时的高祖皇帝还在世,于是越过太上皇,钦定君上早早继承帝位。后西夏贼心不死率兵进攻,悄悄扰乱边疆,君上继位后决定征战西夏。他用兵如神,战法精湛,仅用一年便收复了西平府、河间府
正因此才让谢昭宁得以归来。
何况君上励精图治,有勇有谋,前世不仅收复失地,还开创了庆熙盛世。
只可惜天妒英才,后来君上竟在出征契丹时因病逝世,后世感念其功绩,尊称君上为庆熙大帝,供奉牌位与国寺受香火。大帝死后,朝野之上就彻底乱了,再无人能支应这般大局,竟让契丹南下彻底占领汴京,整个大乾朝竟只能退居临安,龟缩求生。
当时世人无不感慨,倘若庆熙大帝还在世,或是能多活十年,定能让大乾收复幽云十六州,真正的光复河山。
谢昭宁自己便饱受战乱之苦,虽从未见过大帝,却极崇拜敬仰她。不光是她,整个西平府无人不将大帝奉若神明。但是她也知道,大帝执政后期,甚至后世,有不少人对大帝口诛笔伐,认为他独断,把控权术,将权柄收拢于一身,所做之事皆为掌权,甚至漠视顾家存亡
堂祖父他们此言,似也有此意。
大帝似乎的确如此,他亲政是将太上皇逼退位的,后来一步步集拢权势,更是伴随无数的家族兴亡衰竭,到最后大帝集权于一身,无人能抗衡。
想到这里,谢昭宁恍惚地从回忆中醒过神来,只听父亲也道“侄儿明白,眼下正是我们谢家要紧紧团结的时候”
堂祖父却继续道“不光是如此,我得了消息,蒋余盛似乎要起复了。并且蒋家背
后靠上了一个极大的家族,并不比顾家差。煊儿,你可能明白伯父之意”
谢昭宁的手轻轻地掐紧,蒋余盛便是蒋横波的父亲。堂祖父果然消息灵通,蒋余盛还未真的起复,他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如此,他这次的来意自然不是为着给母亲送东西,而是想劝父亲把蒋姨娘提前放出来。
本作者闻檀提醒您明月曾照小重山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谢煊道“伯父放心,侄儿自然明白您之意。只是横波的确放了印子钱,侄儿为了家中纲纪,总要处罚一番的不过那坏药一事,侄儿也觉得以横波的心性,定是不会做的。”
堂祖父见他听进去了,点头道“小惩可以,大惩便不必了,廉哥儿科举在即,你总是要为他考虑一二的。”随即又道“对了,平阳郡主还叫我带话,说要邀请宛宁去府上小住,要带她结识各个世家的夫人。听平阳郡主之意,似乎想与宛宁寻摸一门亲事。”
父亲自然点头“郡主早与我说过,想与宛宁寻一门不比高家娘子差的亲事。还说以宛宁之资质,高嫁是迟早的事,如今阿婵不能操持这些,平阳郡主肯尽心,我自然答应了。宛宁若能得一门好亲事只是极好”
堂祖父轻轻点头“宛宁的确是极好的资质,想来你定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