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该当说,太子是对百姓仁善,觉得封禅会给民生造成负担,还是该说,他太容易被朝臣直接牵着鼻子走,刘祥道等人的反对想法提出,就将他给带跑偏了。
更重要的是,他对父母的想法还是看得不够清楚啊
李治刚想到这里,思量着该当如何教导太子,就见方才还在这里驳斥众臣大显身手的女儿站到了他的面
前。
他的面色顿时柔和了下来,“怎么了”
“我来向您主动请缨”李清月答道。
“请缨”李治奇道,“现在又没有需要你作战的地方,你请什么缨”
李清月昂着脑袋作答,“请缨又不只是用在作战上。”
她又往前蹭了一步,坚定开口“阿耶,你看我今日帮您干了件大事,那您这封禅途中的行军开路重任就交给我如何”
之前在她获知封禅计划的时候,阿娘只是说,阿耶有意让她以十六卫大将军之一的身份参与进仪仗护持之中。
这本也算是一份殊荣了。
可在李贤无功便有大将军之名,李旭轮受封单于大都护后,李清月很确定,她若只是如此的话,绝不足以凭借着助力封禅扬名,只有可能变成这出大事中的其中一个名字
她不能仅仅满足于如此的。
倒不如趁着力挺封禅的功劳,来争这个先导之人。
李治定定地看了她一阵,像是试图看清她这一请中的用意,却在对比了今日堂上诸人的表现后,决定暂时不必多想此事,朗声笑道“好啊,那我就将我与皇后的安危都交托到你手里了。”
“阿耶放心,”李清月一脸公事公办的态度担保道,“不仅这开路一事会妥帖办好,那辽东各方势力的朝见之事,我也不会漏下的”
她办事可靠得很,也是真想给这封禅办得妥妥当当,又怎么会让阿耶失望呢
李治也浑然未觉,在女儿提出此意的话中,早已潜藏了更多的争锋之意。
倒是武媚娘察觉出了女儿在拿到了这份许可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兴致高昂,在陪同她在太液池边漫步了一段后,忽然出声道“你不好奇,右相最后与你阿耶说了什么吗”
李清月抬眸,后知后觉地想起来,以许敬宗的地位,若他说的只是驳斥刘祥道等人的言论,好像并不需要以这等说悄悄话的方式呈现。
这么一看,他的这句话,应该没那么简单。
“请阿娘解惑。”
武媚娘答道“我让他和陛下说,若是今年真有大灾的话,陛下不必担心,直接推诿到他这个右相身上就是了。反正历年都是如此,他许敬宗能为陛下鞠躬尽瘁,承担骂名,促成帝后封禅泰山,也算不枉此生了。这种话,自然是不好太过直白说出来的。”
李清月当即笑了出来,“但这句话,可说是将阿耶的后顾之忧又给打消了不少。”
至于到底会不会真的归罪到许敬宗身上,说出这话的人自己其实也是心中有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