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证伪的实验,会降低一个理论的可信度。而一个证明的实验,则会增加理论的可信度。
在这个逻辑下,“命题”不再像是“黑天鹅”那样,可以用一个例子全盘否定,只存在“是或否”,而是存在一个“可信度”。
“以太说”破产,降低了牛顿力学的可信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牛顿力学就是错的。
所有支持牛顿力学的证据,都可以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成立。而狭义相对论则有比牛顿力学更多的支持。
所以狭义相对论的可信度比牛顿力学更高。
之后的广义相对论,则拥有狭义相对论更多的证据,更少的先验。
而用这个逻辑来分析“夏吾是主角”这一点……
“啊,好吧,完全没有头绪。”米氢琳叹息。
确实,目前已经存在无数的证据证明,“夏吾真的是一个故事的主角”。
但是这些证据也可以指向一个同等的结论——“‘我是主角’的信念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概率魔法”。
两者可信度其实是一样的。所有能够支持“夏吾真的是主角”的证据,都可以用来支持“‘主角属性’这个概率魔法真实存在”。
两者具有完全一样的可信度。
如果完全依照平凡宇宙的逻辑【暂且忽略“只有平凡宇宙的话为什么会存在魔法”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应该请出“奥卡姆剃刀”了。
“夏吾是一个主角”的理论,涉及了一个更高维度,至少需要添加一个“作者”,以及支撑这个“作者”存在的“社会”。这个理论的冗余更多了。
当然,除开一个特殊个体之外,所有能够看到旁白的智慧生物都明白,他们作为“读者”并不属于熟“冗余”。
而奇迹宇宙就莫名其妙的遵循“这样的”逻辑。
可问题就在这里。
两个假设的可信度,始终都是“等价的”。
而夏吾所纠结的问题,其实也是这样。
任何一个支持“夏吾有自由意志”的证据,都可以指向“夏吾真的就是究极工具人,从来没有自我”。他“追求有利于剧情发展的行为,从空间站出逃”,可以解释成“作者之灵需要他这么做”,也可以解释成“夏吾自己想要这么做”。
你没有任何办法去设计一个实验,来区别这两者之间的存在——任何证据逻辑上就同时支撑这两者。
哪怕夏吾真的做出了主角失格的lowb行为,也完全可以解释成“作者水平太次”或者“作者不想写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