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自然是不能理解姜海蓝那点伤春悲秋的心情。
首先,田和土怎么能没有人种呢
其次,免费种都找不到人种,以至于后来荒废了,你xx是在逗我
也幸好大家都知道姜海蓝是生活在未来的人,她并不知道在对着他们这些人讲话,否则真要以为她是在特意炫耀了。
虽然理解不了,但
各个朝代的农官都在奋笔疾书,记录姜海蓝所说的那些。
“土豆竟然是切成块种的”西汉的氾胜之回忆着天幕上出现过的土豆的样子,喃喃自语,“土豆是会发芽的吗所以将带芽的地方切下来,种在地里,它会发芽长出能结果的枝干”
没有见过土豆藤的他完全理解错了。
不过也不要紧,反正西汉没有土豆。
假使将来有一天,华夏人民能够到达新大陆,看到土豆,他们自然会被当地人教导该怎么种植。
北魏。
贾思勰同样执笔记录着一些当前还用不上,但也许后世子孙用得上的知识。
“红薯和玉米的种植方法,听起来都是需要
等它们发芽,然后重新移植到一块地里这,岂不是像插秧一样”
贾思勰顿住笔,思考着。
水稻也是需要育种的。
秧苗长到三到五寸后,要从育苗的田里移植到稻田里。
插秧时要注意留出空间,不能插得太密集。
莫非种红薯、玉米和插秧一样
不过姜海蓝说,红薯和玉米可以同时种在一块地里他皱眉凝思,红薯藤,红薯长不高,藤蔓长那么玉米,玉米自然是
贾思勰拿毛笔的手下意识地在自己齐眉处比了比,玉米长得高
牛皮菜是什么菜的一种
但是姜海蓝说摘去喂猪
元代。
王祯惊讶地望向姜海蓝,林省的气候竟然是这样的吗
他顺手将姜海蓝说过的作物和水果都写在了纸上,包括他从未听过的,但姜海蓝这么说,那些作物和水果的种植是有南北差异
可是林省的土地和气候不挑
他琢磨着要不抽时间去一趟林省,找当地的农人讨教讨教,这也有利于他写王祯农书。
友人问他,“草莓这种水果,我们这个时候根本没有,你也打算写到你的书里吗”
王祯笑道,“留给后人吧,现在没有,总不会往后数百年,一直都没有。”
但我如今留下记录,也许可以让我们的后人,少走一点弯路。
那么只有一点呢。
那也是我王祯今日之功。
明代。
徐光启眉目温和地听着姜海蓝絮絮叨叨因为种地的人少了,山林里杂草、藤蔓疯长,堵住了曾经穿过山林的山路。
他微微一笑,轻声念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
这个道理,千百年前孟子就已经说过了。
这千百年,历朝历代的人们,难道就没有人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
只是,做不到而已。
但偏偏徐光启望着天幕,目光深邃,偏偏天幕之上那个世界,让他看到了。
那么,你能不能让我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