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馆这边,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南北小饭馆经过这几个月的经营,回头客越来越多。虽然生意越来越好,苏琴轩和简阳平也丝毫不敢放松,就算他们如今有了承包食堂这个收入来源,但小饭馆意义重大,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苏琴轩和简阳平第一要保证食材的新鲜,让顾客吃得安全;第二要保证厨师的技术,让顾客吃得开心。
将近一百五十平米的店铺里热火朝天,每张椅子都坐满了人,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苏琴轩沿着过道一路走过去,时不时的还有熟客跟她打招呼“老板娘巡查来了啊”
“老板娘生意兴隆啊,我今天来差点没找着位置。”
“哎,小苏”有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叫住了苏琴轩,“你这菜单上的新品我都点了,味道真是不错”
老人给苏琴轩竖起了大拇指,不住地夸赞她“哎呀,广式早茶很久没吃到正宗的了,以前去国营饭店里吃,一个早点要那么多钱,又贵又不好吃。还是你家好,不错”
在国营饭店里,厨师们拿的是死工资,有明文规定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每几年根据工龄涨一次。
这就意味着,不管你做多做少,拿的钱都一样,有些厨艺好的甚至还不如厨艺敷衍的。久而久之,国营饭店里的厨师们都敷衍了事,自然不好吃了。
苏琴轩挖人也是从国营饭店里挖的,同一批人怎么做的东西味道不一样了呢。这是因为苏琴轩把掌勺师傅的工钱和技术挂钩了,要是跟以前一样敷衍,那本月的工资就低,看着周围一个个人赚得是以前的两倍还多,那些打小心思的人自然就收起了小心思。
说这话的老人对小饭馆有不一样的意义,他是最早的那一批顾客,吃过一次后惊为天人,从此发展成忠实顾客,还介绍了不少人上门吃饭。苏琴轩对老人拉着她长篇大论的时候也没有不耐烦,还是笑着跟他说话,不时应和两声。
程玲上门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副热闹景象,接近下午一点了,顾客门吃得差不多了,大部分的桌子都空下来,服务员忙忙碌碌地在收拾。就算是这样,都能看得出来这家饭馆的生意多么的红火热闹。
程玲看得心头火热,羡慕不已,她也是个机灵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一出来,立马做起了生意,在心里大致估计了下小饭馆每天的营业额,眼里更是羡慕了。这么多钱,要是全归了自己,那就好了,想着想着,真的好像看到了大笔钞票飞向自己的样子。
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件要紧事去做,想到这里她正了正脸上的神色,抬腿迈进饭馆里。
要说起程玲,这个人其实跟简家渊源颇深。
将简家南从事早点代购生意这一事情捅破到明面上的梁康老师,便是程玲的丈夫,换而言之,她是跟简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敌人之一。
程玲走进来,当然是不怀好意的,她今天,就是想要来将简家南一起逼走的,在来这个小饭馆之前,她还特地去见了一个人,那就是市场的负责人李正两口子。
“程小姐,你说的都是真的,愿意以这个价格租下我们的地盘”
李正两口子看到程玲给出的数字简直要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个数字跟他们想要提高的价格,还要高上不少
程玲优雅地点点头,“没错,你们没看错,我就是要这个数字。”她慢条斯理地将脑后的头发抚到耳朵后边,慢慢说“你们也知道,我们不差钱,毕竟我姐姐姐夫做起来的餐馆就在市中心的那个区,每天人来人往的,也不缺客户。”
“今天我到你们这边来,是觉得阳光农贸市场很有潜力,你们市场位置就在几个大工地和居民楼附近,人流量很大,潜力不可小觑。我作为商人,觉得每一样东西都会有它的价值,你们农贸市场就配得上我开出的数字”程玲财大气粗地说。
李正和妻子张婶一听见这番话,马上乐开了花,一连声地接话道“对对对,没错没错,就是这样,程老板你真是慧眼识珠。”
程玲看到两个人脸上谄媚的表情,马上知道这事起码有九成九可行了,心里有了成算,面上却不显,只是皱起眉头故作为难地说“李总,事情呢虽然咱们两方已经说好了,但是我可是听说这事不好办啊,那饭馆不是还有一家人在呢吗保不齐人家是钉子户,偏偏就不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