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江都只一点不好”王岳惋惜着道“倭兵压境,如一柄利剑高悬于江都之上如若不然,单凭这诸多举措,江都之盛景,更要远胜于此时。”
骆观临终于搭理了好友一句“否则你以为,她昨日为何会特意赶回,亲自为无二院挂匾”
王岳短暂地反应了一下“你是说”
是了,她身为抵御倭军的主帅,尚且能抽出空回江都为书院挂匾,这说明什么
说明与倭军之战,并不曾落于危急下风
先不说是真是假,她既然做出来了,那便是有效的她的出现,即是安抚人心的最好良药。
骆观临褒贬不明地道“她凡行事,必有算计。纵只是眨一下眼睛,都有百十个心眼砸地上,你须当心。”
“我当什么心”王岳大喜道“此乃吾之主公,主公多智,我开心还来不及,当心二字从何说起”
骆观临“”
是他忘了,王望山并不曾经过她的麻袋胁迫荼毒,自然不似他这般杯弓蛇影。
“不过话说回来”王岳压低声音,问“这些果真都是她一人之智当真不是常大将军或其他高人指点”
他与这位主公,到底还不是太熟。对她的了解大多是从公务的交接之上,和骆观临口中得来的。
昨日常岁宁回到江都之后,便微服去了各处巡查,至今王岳还没能见到一片衣角。
说衣角,衣角到。
随着书房外的守卫一声通传,穿着鸦青常袍的常岁宁,在姚冉和王长史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王岳眼睛一亮,忙起身施礼,终于有和主公增进了解,培养感情的机会了
先前犹豫归犹豫,可如今他既然在这条船上了,一家老小都接到江都来了,若再蔫蔫唧唧,没半点身为下僚的热情和主动,那不是脑子有病吗
王岳这般想着,忽然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不太热情的骆观临。
骆观临并不受好友的目光影响。
但他低估了好友想和新主公增进感情的决心。
常岁宁此次回城只预留了三日时间,后日便要返回军中,时间紧张,自然要用在紧要的公事之上。
接下来,近半个时辰内,凡是常岁宁询问之事,几乎全由王岳作答或含蓄抢答,偏偏他所答皆切合实际,又简明扼要,显而易见这段时日是用心在做事的。
非但用心,且具备出众的能力,才能在这些繁杂的公事中做到游刃有余。
常岁宁不吝于表露自己的欣喜赞赏之色。
除了问答之外,王岳还取出了一则册子,新的政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碍和问题,而这则册子上则是
“这些是在下想到的一些浅陋的应对之法。”王岳矜持地道“以及对之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一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