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它们的传播速度惊人,往往一夕之间,便可传得沸沸扬扬。
而这玩意儿之所以传播得这样快,同它过于朗朗上口,十分洗脑也有很大关系。
这位谋士先生今早出门时,还曾听自家幺儿唱了一首,他听闻后赶忙呵斥制止,然而待他坐进轿中之后,出神之际,脑子里竟也不受控制地哼唱道泥鳅塘里六个娃,傻哈哈,不认娘,只啃泥巴不要糖
便是现下,他还没办法把这声音从脑子里拿开,单是他和刺史大人说话的间隙,脑子里就已经唱了十好几遍了
如此一来,上有赠天下书,中有打油诗,下有童谣,只为确保人人都能吃上这口瓜如此覆盖程度,焉能防得住
“真要往深了说,现下民心之所以齐齐倒向江都,倒也不单单只是因为这些诗词童谣”谋士道“大人要知道,这些终究是表面的。”
真正让万民归心的,仍是江都本身。
在这朝不保夕的世道中,如今江都的景象,宛如暗夜灯盏,沙漠绿洲,什么都不做,只是待在那里,就足够让无数人神往了。
那里有读书人向往的书籍前程,有权贵向往的太平安定,有商贾向往的工商繁茂的肥沃土壤,更有寻常百姓向往的安居乐业。
这些诗词童谣舆论,不过是推了最后一把,给了民心一个齐齐爆发的缺口和底气。
看着光州刺史拧起的眉,谋士道“各州现下如此局面,为官者只要还打算继续留在这片土地上,便不能对这些声音不闻不问。”
如若不然,结果便是可以预见的。必然先起内乱,再被坐实反叛之名,届时那常岁宁顺理成章率兵前来收权,只怕无数百姓会选择大开城门相迎。
到那时,人心俱失,兵力上也被碾压,根本抵挡不了一点。
这是光州的局面,同时也是其它五州即将面临的局面。
除非他们根本不打算长留在治所州府,就此趁早举兵而出,加入各方争霸
这句话便涉及到此事的关键所在了。
“本来也是要反的”光州刺史声音很低,语气并没有那么笃定。
他和其它几州暗中都有联络,若非如此,他也不敢装聋作哑至今。孤掌难鸣,单凭他一州之力面对常岁宁,注定只是以卵击石,抱团是必然的选择。
但他私心里仍在观望此事的可行性,并未真正拿定决心。
“属下如今倒是有个不同的见解”谋士沉吟了一刻,问道“大人以为,这新任刺史常岁宁,是否有那狼子野心”
光州刺史哼笑一声“摆在明面上的事”
又是招人才,又是开作坊,造船,冶炼,兴农事,市舶司兵权钱粮,没有她不折腾的
“所以,这常岁宁势必也有反心。”谋士正色道“既然如此,大人何不归顺于她,来日同她一起反呢”
光州刺史“”
他竟然被问住了
这个提议乍听之下,十分荒诞,甚至透着说不出的奇异但耐不住它竟然很经得起深想。
谋士趁机将其中的利弊说明“大人同那些人本也没什么交情可言,且他们说要起事,却又有几分底气和胜算”
再看看人家常节使,兵权钱粮皆有筹备多么扎实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