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快有人感到惧怕,太女回来了,一山难容二虎,听说荣王要登基了?还是已经登基了?总之荣王要做皇帝了,若太女也要做皇帝,必然还要打仗!
有百姓说出这份担忧,其他百姓立即惊惧万分,不乏如同惊弓之鸟者,无助地悲哭出声:「……今年难得有这样好的雨水啊!」
雨水决定着庄稼的收成。
他们悉心松土播种,眼看着庄稼一日日起来了,心间才刚升起战战兢兢的希望,倘若又要打仗,便要再一次眼睁睁地看着战马踏毁田地,即便侥幸保下庄稼,辛苦收成之后,必要又要悉数充作军饷。
到时又要饿死多少人?
他们不读书不识字,比起最终谁输谁赢谁做皇帝,他们更在意眼前这几亩庄稼,这是能决定他们生死存亡的重要大事。
恐惧在人群间蔓延时,村子里的书生从外面回来,手中攥着几张纸,步履匆匆,大声说着什么。
众人听不仔细,忙都迎上去,焦急地问:「可是又要打仗了!」
「打了!」那书生气喘吁吁,眼睛却是晶亮:「已经打完了!」
村民们惊惑连连,什么叫打完了?都没听到一点风声,怎么就打完了?
「这场仗,因有仁者身先士卒,心怀好生之德,故而兵乱只在京师之中!」书生晶亮的眼睛里浮现了一层泪光:「皇太女大胜……天下就要真正太平了!」
周围顿时变得喧哗。
那书生神情激动地说起自己听来的各路消息,包括京中众文士自发讨伐李隐的无畏之举,而后又展开那封抄写来的百罪书,也不管乡亲们如何嘈杂,自顾大声诵读起来。
确定了消息真伪,百姓们待回过神,一颗心安了下来,才有了唾骂李隐的心情。
至此,人们才知原来那诸多可怕的苦难战乱,竟有许多乃是罪人李隐所酿。
而在此之前,他们这些饱受摧残的贫苦者,甚至不具备知晓真相的机会。
「……这上头还说,先太子原是女子?」一片对李隐的骂声中,有人出声问。
「是。」那书生神情笃定地道:「太傅之言,断不会有错!」
一片感慨唏嘘间,有一群孩子从田间跑回来,都沾了满身泥,为首的孩子鞋子丢了一只,他的母亲一把拽过孩子,当即就要动手揍人,却被众人纷纷阻拦。
打孩子再正常不过,平日里不见得有人过问,但今日此时大家的心情都太好了,七嘴八舌地劝说起来。
「天下都要太平了!铁柱他娘,就饶了铁柱这回吧!」
「是啊,都不用打仗了,你还打他做啥嘛!」
「不就是一双鞋,怕啥?回头拿一副铁柱的鞋样子来我家里,我顺手给他多做一双就是了!」
「是啊是啊,别打了……」
那妇人被围着这样劝,一时又是脸红又觉无奈,却也不禁跟着露出笑容来,也就撒开了孩子。
逃过一劫的铁柱没太反应过来,仰着头好奇地听着大人们的话,不由心想——太平可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