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备忘录上,有王谦王大公子收集的清流名儒们的风流韵事,就是黑料,简要记录着名字,稍微检索一下就找到了这些人的名字。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五十个人,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送三经厂刊印,朕要在晚膳之前,看到新一期的《清流名儒风流韵事》。”朱翊钧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在文华殿上,交待了这件事的处置结果,这一期的《风流韵事》直接五十人的厚度。
不是朱翊钧为难三经厂,三经厂早就把这些个黑料雕版了,陛下需要哪一个,直接抽出来就可以印了。
根本没有等到晚膳前,这头廷议还没结束,三经厂的宦官们,就把这新一期的《风流韵事》的样书给印了出来,图文并茂,当真是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
“很好,就照这个印!”朱翊钧最终确定了成书,报复决不隔夜,这帮贱儒让朱翊钧不开心,朱翊钧就让他们一辈子没安生日子过。
中书舍人没有动笔,全当没看见,这事儿还需要张宏摁着他们的手,这中书舍人也别当了。
这俩中书舍人也是一脸的幸灾乐祸,他们身份特殊,养外室、泡青楼都和他们天然绝缘,他们不能做,毕竟一些秘密,需要永远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里,酒后乱性,喝点马尿,说了不该说的话,明天就得被沉到金水河去。
看别人因为这件事倒霉,俩中书舍人,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巴不得他们更加倒霉!
至于廷臣们,情绪非常稳定,毕竟他们不养外室,也没有这种风流韵事,反贼王崇古也就王谦一个儿子,王谦哥哥死在了塞外,王谦的母亲忧思成疾病逝之后,王崇古再没有继室,没有给王谦找个后妈,更没有给王谦弄个弟弟出来争家产。
洁身自好、个人私德这方面,王崇古这个反贼是遥遥领先贱儒的。
“凌部堂上奏,请斩238人,为镇平县官吏班头等众。”张居正拿出了今年最后一本奏疏,凌云翼要杀人,一次就斩首238人。
凌云翼这一次请斩,比吏部都察院一年罢黜的官员还要多。
“不是,朕这头南衙奸商哄抬粮价案还没开始抓人,这凌部堂就要杀238人吗?”朱翊钧拿起了凌云翼的奏疏,仔细看了一遍后说道:“刑部什么意见?”
王崇古俯首说道:“杀。”
“大理寺呢?”
陆光祖俯首说道:“杀。”
“都察院呢?”
海瑞、李幼滋俯首说道:“杀。”
能让所有人达成一致要杀人的事儿,自然是因为这触碰到了官场最大的规则,造反。
不是造皇帝的反,而是造朝廷的反,具体而言,就是不让朝廷的手伸向地方衙门,而以县簿李杜才为首的这一批238人,就是干了这种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