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下奇闻碑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天下奇闻碑(5 / 6)

“怎么个天才法呢?那算学就跟有了算心通一样,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答案,而且一定对,七步作诗,十步成词,当真是了不得,参加各种诗会,也是出尽了风头,所有人都交口称赞,说什么文曲星下凡,浪子回头金不换,顺便骂一骂科举。”

“这眼瞅着到了院试,这考完了,这何振言却考的一塌糊涂,算学考了四十八分。”王一鹗笑着说道。

“哦?满分是一百分,考了四十八分,实在是有些低了。”朱翊钧点头说道。

王一鹗笑着说道:“臣这一琢磨,就琢磨明白了,何家为了给孩子弄出天才的样子来,估计没少花钱买通别人,这要是落了榜,嘿,这不就是大明院试不公正吗?事情也是这样发展的,何振言的父母,就告到了县衙,县衙不让何家父子无理取闹,他们就告到了府堂来。”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甚至都传出了臣收了贿赂,不肯受理。”

朱翊钧问道:“那你是怎么应对的呢?”

王一鹗端着手,往前凑了凑说道:“臣就直接在府堂外摆了个围三丈的空地来,把何振言单人单桌的放在了那儿,现场出题,结果一百分满分,他考了二十三分。”

“臣就在那地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青城怠愚顽劣子,一朝顿悟智谋多,天才之名传四方,一朝院试四十八,父母心急言不公,济南府试二十三,天下奇闻!”

“这何振言也无脸继续在县学读书,直接就退学了。”

这就是王一鹗的天下奇闻碑的来历,他的拿手好戏就是立碑,跟他里格楞,他真的会把人刻在石头上,供人耻笑,一如朝阳门外快活碑林,都成了入京学子必去的地方。

比较有趣的是,时至今日,依旧没人打破徐阶本人贪腐记录。

“陛下,要警惕势要豪右对科举选士的企图觊觎之心。”王一鹗说起了自己为何要讲这件趣事,山东从先秦稷下学宫开始,就是文教兴盛之地,而现在有人在山东地界先改变科举选士,或者说阶级跃迁的规则,王一鹗处置了此事,并且奏闻了陛下。

“王巡抚处置得力,事关国朝兴衰大事,马虎不得,这件事登邸报刊行四方。”朱翊钧觉得王一鹗处置的很好,而且做得很对。

其实何员外完全可以捐一个增生,也是有功名的,等同于秀才,当然举人和进士就捐不了了,何员外之所以要如此麻烦,就是因为增生会被人笑话,尤其是在山东地界,买来的增生普遍不被人承认,甚至被人看不起。

“陛下,臣还有事奏闻,近来,臣发现,山东有人走私米粮到倭国牟取厚利,倭国人多地狭,人地矛盾尖锐,粮食产量因为这些名田主乱战累年降低,今年倭国米贵,就有人把主意打到了粮食上,要往倭国送粮,谋取暴利。”王一鹗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倭船到大明买粮,和大明部分不法海商走私到倭国。

如果再加上陈绳联合毛利辉元意图窃取大明水肥法,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倭国的米,真的不够用了。

“倭国为何缺粮?是地里长的粮食,真的养不起那八百万人了吗?非也,是乃是战祸频繁,未有明主而已,而且随着海贸兴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舍本逐末,城外都是流匪、败兵,城中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王一鹗不认为倭国的土地养活不了倭国的人。

倭国的人口在快速下降,八百万的丁口,完全能养得起,战乱破坏生产,随着海贸的兴亡,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土地,哪怕是没有白银流入,但繁荣的商贸,依旧让倭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改变,倭国白银在流出,但宝钞在流入。

这种改变,让倭国变得更加危险了起来。

“狗急跳墙?”朱翊钧眉头一皱,没吃的,就抢,这是倭寇的惯性逻辑,三分人样没学会,七分兽性根深蒂固。

最新小说: 儒道狂书生 无墟极道 云养合欢宗圣女,被上门教导培训 孕吐后奉子成婚:孩子是死对头的 模拟千万次,一身金色天赋怎么输 我在修真界做天之骄子 万道神武 杂役都是仙帝,你管这叫没落宗门 当疯批魔尊修无情道后她杀疯了 女主女配互掐小师妹哭唧唧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