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用两天的时间,把这本书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而后给了内阁朱批:
朕已看完,赐名《翻身》,已令缇骑送往北衙刊刻精装,发往大明两京一十五省各府州县,诸官限期270天,回报心得,朕会亲自验看。
朱翊钧给的回复是一份详细的命令,书的名字确定了,内书房完成了抄书,送往了北衙,而且这是朱翊钧第一次要求大明有官身官员,必须回复心得,而且明令,他会亲自验看心得,不要糊弄了事。
这代表朱翊钧非常重视。
贺表可以糊弄,朱翊钧不计较,可是心得体会,还要糊弄,就别怪朱翊钧无情了。
“这书写的什么?”王崇古收到了皇帝的批复后,大感惊奇,连矛盾说,陛下都没有下旨要求回报心得体会,可是这本书,居然引起了如此的重视。
张居正吐了口浊气说道:“侯于赵把他在浙江临安县还田经历,以七卷六十七章写了出来,俗文俗字,每一句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本来侯于赵起了个名字叫《还田记事》,但总觉得哪里都不对,还是让陛下赐名了。”
“这是侯于赵给陛下的礼物,他在浙江还有五年任期,他打算再写一本,如何防止还田令反复的书,陛下赐名《深翻》。”
王谦有本书本来叫《有价票证分析》,被皇帝亲自改名为《王谦发家的四个秘密》;王崇古有本书,写的是宦海沉浮,被皇帝改名为了《五步蛇的自我修养》。
侯于赵的书也被陛下赐名,和过去略带戏谑的赐名不同,陛下这次的赐名,非常的严肃,而且要求大明官员们熟读、写心得,可见重视。
“诸位明公,内书房抄录的《翻身》已经抄好了,按着陛下旨意,诸位明公也是要写心得的。”冯保走进了行宫所设文渊偏阁内,把抄好的书交给了明公。
“我倒是要看看,这本书究竟神奇在哪里!”王崇古拿过了一本,他翻开了第一页,是皇帝本人做的序。
王崇古眉头紧蹙的看着这篇序,他又翻到了书的最后,是陛下亲笔写的跋,就是对书的总结。
赐名、作序、作跋,代表着皇帝对这本《翻身》的态度。
王崇古定下了心神,把序看完。
[麦子熟了几千次,每一次的王朝更替,每一次的社会巨变,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这些词汇的诞生从来不是读书人的咬文嚼字,而是人们对历史教训的总结,比如始皇帝、鸿门宴、垓下之围、冠军侯、衣冠南渡,如此种种。]
[万历维新,是巨大的社会变革,是大明自我革故鼎新,救亡图存,在这次的巨变之中,也有了一些新的词汇,改变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劳动赋予了商品价值,分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被朘剥、被压迫拿走的叫剩余价值,三六九等被详细描述为了阶级等等。]
[今日看,最重要的一个词汇,便是翻身,他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但浙江还田事成,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的万民而言,翻身意味着获得了土地、牲畜、农具。]
[仅仅如此吗?绝非如此。]
[翻身还意味着,时代洪流之下,大明万民似乎获得了普遍教育的权力,读书识字明理,再不是遥不可及;而且还意味着,强人身依附生产关系的破产,轻则打骂、重则锤杀的强人身依附的枷锁的松动;还意味着,万民似乎意识到了自己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
[势要豪右、乡贤缙绅们,似乎最讨厌翻身这个词,今天,朕用翻身这个词,给这本书命名。]
[或许,翻身也好,还田也罢,会最终失败,但这本书见证了大明自我救赎、自我拯救之路。]
[唯自强,有新生。]
朱翊钧之所以写下这段序,是因为他从侯于赵的书里,看到了万夫一力,浙江还田的成功并非偶然,朝廷确定了目标之后,万民迸发出了震人心魄的力量,完成了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