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一十九章 务以沪厂为鉴,自饬其身

第九百一十九章 务以沪厂为鉴,自饬其身(6 / 6)

理由非常简单,这次解散上海机械厂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督促各方:务以沪厂为鉴,自饬其身。

本身这次对官厂壮士断腕式的自我革新,就是为了让各个官厂从总办到匠人知道,官厂是可以关门歇业的。

这个事现在不做,日后就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拆建肯定会损失一笔银子,但如果朝令夕改,看着还能赚钱,就再组织生产,会让地方衙门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对官厂的监察。

上海机械厂的机械都要拆掉,能用的、不能用的都要送到徐州,能用的生产工具继续用,不能用的全都回炉重造,上海机械厂轰然倒塌,徐州机械厂拔地而起。

各个地方之间也有竞争,想要把产业留在本地,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皇帝一个拆字下章内阁的时候,王崇古忽然想起了一个成语,一以贯之。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里仁》,说一个人做人做事,最忌讳的就是反复无常,今天否定昨天的自己,为上者,做事就要一以贯之,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就不要瞻前顾后。

显然大明皇帝遵循了论语里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八千匠人,也不都是没活干,在官厂干了几年,但凡是手里有点手艺的,都能找到活儿,但是手里一点手艺没有,全靠官厂养着的蠹虫,是真的墙倒屋塌了。”王崇古拿着一本奏疏,对着张居正说起了八千转为民籍的匠人。

十五天的时间,已经有三千余匠人,谋到了生路,王谦派了府衙的衙役,探看了一番,还有大约三百人回乡去了,这三百人都是浙江人,老家还了田,还有退路。

老天爷饿不死勤快人,这些匠人都是壮劳力,在这个哪哪都缺人的时代里,但凡是肯干活的壮劳力,都饿不死。

至于那些懒汉,没有官厂养着,自然而然就会勤快起来。

三千多人已经得到了安置,其中大头,是松江造船厂安置了一千五百匠人,精挑细选了踏实肯干的匠人,组建隶属于造船厂的机械厂。

造船需要大量的机械,尤其是铁马,新式铁马帆船,需要大量的铁马。

“松江造船厂这是趁火打劫啊。”张居正看完了王谦的奏疏,摇了摇头说道。

都是官厂,造船厂总办赵士祯,显然对上海机械厂的情况一清二楚,一说解散,赵士祯就立刻给出了一千一百人的清汰名单,然后趁火打劫,拿走了机械厂最精华的部分!

显然是早有准备,等着机械厂散架立刻咬一口。

在建的徐州机械厂也安置了一千余人,这也都是精挑细选,经过三次技艺遴选,确认都是脚踏实地干活的匠人。

“谁让上海机械厂自己不争气呢?我管了他们三次,但凡是有一次肯配合的,也落不到这步田地来。”王崇古写好了浮票。

刑部根据镇抚司调查结果,拟好了罪名:总办徐永寿、副总办徐永民、四名会办,七名代办、十二名大把头公审后斩立决,会办、代办共计104人流放金池总督府,大把头人流放吕宋、旧港总督府。

徐永寿、徐永民是亲兄弟,这些人,之所以被斩立决,不是贪腐,是因为他们手上沾着血,匠人的血,八年时间,共计有三十三名匠人死在了这二十五人之手。

徐永寿二人指使,会办代办经办,十二名大把头动手,用各种手段杀害了这些胆敢忤逆他们的匠人。

其中最恶劣的一次,发生在万历十七年四月,三名匠人到县衙敲鼓鸣冤,告徐永寿不法贪墨,三名匠人回到官舍后,七名总办将这三人投入了高炉之中,烧的一干二净,以事故身亡报闻。

姚光启之前一直不知道拿上海机械厂如何是好,三人枉死,姚光启才下定决心,要挖掉这块烂肉。</p>

最新小说: 儒道狂书生 无墟极道 云养合欢宗圣女,被上门教导培训 孕吐后奉子成婚:孩子是死对头的 模拟千万次,一身金色天赋怎么输 我在修真界做天之骄子 万道神武 杂役都是仙帝,你管这叫没落宗门 当疯批魔尊修无情道后她杀疯了 女主女配互掐小师妹哭唧唧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