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府知府见了这个商人数次,最终认为此人真的有些本事,才招揽为了师爷,负责勾稽之事。
事情的真相有些过于离谱,以至于增加了它的可信度。
陕西总督石星言被言官连章弹劾了,主要是石星言不肯遵从朝廷海陆并举的大计,坚决反对过多投入重开西域。
最关键的是:宁远侯李成梁被偷袭也跟石星言有关。
“怪哉,被石星言坑了的李成梁一言不发,倒是言官们喋喋不休。”朱翊钧翻动着奏疏,石星言有点扛不住了,上了致仕奏疏。
石星言是精算派,他觉得,让李成梁带着三千客兵可劲的折腾就是,折腾多大地盘就是多大地盘,大明重开西域应该以二十年、五十年为尺度,而非一朝一夕,主要是维持进攻和开拓姿态。
陕甘绥太穷了,根本撑不起大规模的开拓。
言官们弹劾石星言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不忠君上开辟事,不体国朝振奋意,这是一顶很大的帽子,但石星言只能戴好,毕竟他真的和皇帝的主张不同。
李成梁召集了西域的部族奴酋,拿出了他在辽东的打法,拉一批,打一批,结果李成梁许诺的条件没能兑现,西域这些奴酋觉得李成梁出尔反尔,就偷袭了李成梁。
李成梁手下的客兵,各个都是凶人,偷袭贼人满打满算不过一千二百人,三千客兵,打的对方哭爹喊娘。
奇怪也奇怪在了这里,李成梁只说这些贼人敢偷袭他,他一定会报复,但他奏疏里没说,石星言坑了他,不肯兑现他给的许诺,导致了被偷袭。
“宁远侯和陕西总督的奏疏,都在这里了。”冯保取出了两个密匣,里面是李成梁、石星言的密疏。
朱翊钧确定火漆封口后,打开了密匣,看完了两本密疏后,就直接烧毁了,而后将所有弹劾石星言的奏疏全都盖了‘否’的印章,打了回去。
密疏就是二人,把前因后果讲清楚讲明白,二人的密疏内容,基本一致,和御史言官们的弹劾一致。
这事还真不怪石星言,实在是李成梁以为自己在辽东,以为自己背后是一百万顷的垦荒田,给的承诺太大了,石星言真的兑现不了。
石星言说的对,做的也对,朱翊钧从没去过西北,没去过陕西甘肃,那些地方确实穷,穷的撑不起大规模征战。
朱翊钧一直忙到了日暮时分,才把积压了半月的奏疏处置清楚。
“皇后千岁,带着皇长子殿下在西花厅等候两刻钟了。”冯保见陛下忙完了公务,才俯首说道。
朱翊钧去了西花厅,坐在了太师椅上,笑着说道:“娘子,朕打算册封治儿为皇太子。”
朱翊钧打算立嫡长子为太子,这是朱常治监国之后的必然。
“还是再等几年为宜。”王夭灼看了眼朱常治低声说道:“治儿年纪还是太小了些,现在做太子,恐怕担不起那些个风浪。”
反正朱常治是嫡长子,这太子位基本没有什么悬念,朝臣们也挑不出理来,太早封太子,反而不是好事。
有了太子,有些离经叛道的大明皇帝,是不是可以去死了?
但凡是比较霸道的君王,都和太子的关系有些微妙,比如汉武帝和太子刘据,比如唐太宗和太子李承乾。
在大明当太子也是比较危险的事儿,开辟之初有朱标,朱标一死,朱元璋就跟发了疯一样;
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刚刚在三月十五日行冠礼,十六日加冠,十七日突然爆疾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