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从朱翊钧个人而言,他很支持凌云翼的这种做法。
“朝鲜在打仗,不能以常理论之,而且现在不动手,日后再动手的话,恐怕,要死更多的人。”朱翊钧解释了自己的路理由。
大明军没搞出屠城来,已经是大明军纪严明了。
如果让曾省吾去,曾省吾怕是要拿出当初平定都掌蛮的办法了,倭国在朝鲜杀的血流成河,这些朝鲜人不去指责倭人,反过来抗拒、指责大明。
就因为大明是君子,就该被骂?
而且任由极乐教这么发展下去,大明再动手,那就不是凌云翼这种温和手段了,而是大军开进。
凌云翼的做法,反而是以最小的代价解决了问题。
甄别?怎么甄别?大明在朝鲜根本没有那么多人手,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甄别,根本做不到的事儿。
凌云翼做得不对,但没错,就像当初海文忠海瑞对张进、张诚二人无诏抽分泰西大帆船一样,不对,但没错。
“朕发现,倭国和朝鲜,似乎都解决不了这个邪祟的问题,极乐教在倭国如日中天,在朝鲜也有泛滥成灾的趋势,凌次辅从朝鲜回朝,觉得为何如此呢?”朱翊钧问了自己一个关切的问题。
按理说,倭国和朝鲜都是儒文化,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文化,中原就可以三武灭佛,但倭国和朝鲜都对宗教束手无策。
庙里的和尚在大明青灯古佛,在倭国搞出了僧兵,而且极乐教的泛滥,朝鲜和倭国,都束手无策。
凌云翼思索了很久,才开口说道:“臣最初觉得是君子之恶,治人者君子也,那君子作恶,自然是恶贯满盈,但臣在朝鲜日久,发现错谬也,不是君子之恶,而是朝鲜和倭国,都没有完成国朝构建。”
最开始,凌部堂以为朝鲜的种种乱象,最大的问题是朝鲜王室,但消灭王室后,问题还在;
后来他以为最大的敌人是文武两班和他们的庶子中人,但李舜臣和凌云翼消灭这些后,问题还在;
后来他以为是花郎这些游堕之民,等到解决后,问题还在。
至此,凌云翼发现了朝鲜的根本问题,就是没有完成国朝构建,不得不依靠一个宗主国,来调节国内的矛盾。
通俗来讲,这些蕞尔小邦必须要找个爹,让爹来指导他们做事。
在爹懒得管的时候,懒得管的地方,可不就是乱象丛生?
“朝鲜在四梁八柱上,只有文化从中原学来的算是稳健,其余皆缺;而八柱,更是一言难尽,没有完成国朝构建,所以才会百事难成。”凌云翼郑重的说道。
“如此。”朱翊钧恍然大悟,原来是国朝构建!
这是万文恭万士和的理论,万士和认为国朝构建为四梁八柱,对四梁八柱都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782章)。
四梁为军事上拥有基本的军事框架、经济上摆脱了自然经济进入小农经济、政治上得到了普遍拥戴、文化上拥有使用文字的能力,并且在历史、律法、贸易政令上使用。
这四梁是门槛,八柱是从四梁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八柱为卫军和客兵;种植和税赋;首府和地方;诗歌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