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九百四十一章 秩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第九百四十一章 秩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4 / 6)

而吕宋总督府只是受理了案子,没有下海捕通文,因为马倌和他的儿子都是汉人。

吕宋总督府用的是大明律,大明律只管汉人,崔世友打杀马倌,按照大明律要抵命,而马倌儿子选择了仇杀,如果他还在种植园,那衙门肯定要办,但人跑了,衙门就直接不管了。

这事儿还有后续,这马倌的儿子后来成了海寇,在万历十五年,马倌的儿子带着三百海寇,连续攻破了七个种植园,大火烧了足足六天,还是下雨,大火才熄灭。

马倌的儿子最终被吕宋水师给剿灭了。

但,自万历十五年后,再没有庄园主,苛责汉人的事情发生了。

“全是输家。”朱翊钧看完了这个故事,林辅成没讲道理,但最终的结果是多输。

总督府损失七个种植园的赋税,崔世友死了还被人灭了门,而马倌死了,马倌的儿子做了海寇,也被总督府给剿灭了。

一个很有趣的案子,因为按照斗争卷的解释,这个案子客观的反映了秩序诞生的全过程。

普天之下,寰宇之内,任何的秩序都是从斗争中诞生,而非道德。

一个集体,从一家一户,到一个工坊,一个产业,一个朝代,想要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它就必须要能有效的,将自己集体内各个阶级之间冲突,控制在不至于毁灭彼此的范围内。

要想实现这种控制,就必须把所有利益关系纳入一定的‘秩序’之内。

所以,秩序本身,是彼此斗争和彼此妥协的产物,而非之前人们以为的道德。

崔世友、马倌、马倌儿子的反击、七个种植园的灭门惨案,表面上看是由一匹马病死了引起的斗争,到最终庄园主们不再苛责汉人的秩序。

儒家崇尚道德诞生秩序,比如赫赫有名的天人合一就是典型的道德诞生秩序,但从中国漫长的历史来看,道德从来不能诞生出秩序。

冯保早就看完了这篇杂报,低声问道:“陛下,臣愚钝,那种植园里的倭奴、夷奴、番奴、游女这些也被苛责,而且朘剥更加狠厉,为何没有在斗争和妥协中,诞生新的秩序呢?”

陛下的第三卷写的很好,非常好的解释了大明种种现象,但陛下的斗争卷,似乎也不是完全普世。

崔世友杀死马倌,算是暴怒失手,但崔世友杀死的奴仆,不要太多。

马倌的儿子会反抗,可是这些奴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反抗、颠覆种植园经济的暴动呢?

“有斗争才有妥协,这些力役奴仆,连自己都不拿自己当人看,只想着彼此拆台,出卖别人获得利益和地位,唯自强,有新生,他们都不肯自救,指望神仙下凡吗?”朱翊钧解释了这个现象。

殷正茂和殷宗信都是《优胜劣汰论》的拥趸,他们认为汉人就是比夷人要高贵一等,而他们的所见所闻,又不断的补足了这种优胜劣汰的证据,从南洋的种种事项来看,这些夷人没有血性。

没有武器,没有体力,种植园里的奴隶是无法反抗的,在一个绝对自由的世界里,看不见的大手作用下,社会的总体秩序和规则,会向着榨干这些奴隶最后一丝力气去发展。

农忙的时候两顿饭,农闲的时候一顿饭,土豆炖豆子。

活着已经是倾尽全力了,再加上海岛环境的封闭,奴隶想要反抗,很难很难。

按矛盾说而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这条铁律,在种植园精巧的制度设计下,完全失效了。

“陛下,臣倒是觉得,可能是因为宗教和阿片。”冯保提出了另外两个十分具体的、客观存在的,阻碍反抗共识诞生的工具。

最新小说: 又被疯狗盯上了[快穿] 儒道狂书生 无墟极道 云养合欢宗圣女,被上门教导培训 孕吐后奉子成婚:孩子是死对头的 模拟千万次,一身金色天赋怎么输 我在修真界做天之骄子 万道神武 杂役都是仙帝,你管这叫没落宗门 当疯批魔尊修无情道后她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