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的话来说,整个行动中,唯一的一场战斗,是用坦克炮轰开叛军设在总统府外面的街垒。
正是如此,只要陆战队出现,那么离开战就不远了。
这刘尊山也是实诚,坐下之后就直言不讳的告诉廉明阳与白华伟,他已经收到由陆战队司令部发来的命令,明天一早就乘飞机去沙乌地首都利雅得。只是具体的任务,陆战队司令部还没有安排。
不过,这足以证明,帝国高层确实在考虑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也可以看成是在为局势失控做准备。
如果侯赛因没打算悬崖勒马,首先要保护好的其实是沙乌地。
科威特太小了,又没有天险可守,沦陷是必然结果。
如果侯赛因的胆子够大,或者说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已经做好准备,打算借此发起第三次全球大战,那么在扫荡了科威特之后,伊拉克的百万大军肯定会继续向南推进,攻入沙乌地境内。
关键就是,帝国没有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
不管是按照局部战争的方式进行,还是朝着全球大战的方向发展,在波沙湾方向上,帝国至少都需要用几个月时间来调集与部署军队,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以及发动盟国出兵参战等。
在此之前,必须得把伊拉克军队挡在沙乌地的国门之外。
也就是说,需要在沙乌地的北面构筑一道防线,以此确保位于沙乌地东北,也就是波沙湾这边的油田不会受到威胁。
要说的话,帝国的底线也就是沙乌地等波沙湾产油国的油田不会受到威胁。
虽然第二次全球大战已经结束40多年,但是到目前,帝国依然是全球头号石油消费国与进口国。
数十年来,帝国在波沙湾所做的一切,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保证石油供应,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用外界的话说:第三次全球大战将在帝国被赶出波沙湾的第二天打响。
这也是派刘尊山去沙乌地的原因。
因为战争还没爆发,也就没有论议两院的授权,所以帝国首辅现在能够调动的,也就只有陆战队。
以当前的局面,论议两院肯定不会给首辅战争授权。
聊了一会,三人才返回指挥中心。
会议进入到了作战策划阶段,而按照施授良的意思,对外依然宣称“西进150”联合军事演习按计划进行。
讨论进行到半夜的时候,才由施授良拍板,几套方案都获得保留,并各自拟定相应的计划书。
至于到底采用哪套方案,由实际情况决定。
对这种皆大欢喜的安排,自然没有人反对。
其实,这也是惯例。
哪怕气氛已经紧张起来,可是大家都知道,离真正开干还有一段时间,也就不用确定具体的作战计划。
只是,会议并没有就此结束。
在安排了任务之后,施授良发起了一个新话题。
前期侦查。
简单的说,不管是安排空军的隐身攻击机,海军的巡航导弹,还是陆军的武装直升机来执行首轮突击,也就是通常说的“踹门”任务,都需要通过侦查,寻找合适的目标,并掌握目标情况。
在几套作战方案中,都没提到前期侦查的执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