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军人领袖的可信度肯定在政客之上。
在廉旭升执政期间,波伊地区的局势一直都很稳定,而且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对帝国抱以厚望。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的霸权地位就能一直延续下来,并且通过加强对波沙湾的控制削弱另外2个超级霸权。
要说的话,甚至不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的是,白止战没能住进首辅官邸。
当然,往根本上讲,这也是廉旭升的责任,廉旭升在战后推行的重建计划,也就是常说的“战略重建援助计划”太过激进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廉旭升提出帮助包括战败国在内的,所有遭受战火荼毒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让世界恢复正常秩序,不但是为了获得长久和平,同样是在为帝国谋取利益,而且长久和平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但是同样没人能否认,要在战后那种环境下,在短短几年之内,拿出相当于大战军费总开支的资金,而且全部由帝国当局承担,还要帮助战败国进行重建,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
不然,廉旭升也不会在遭到内阁全体反对,而且论议两院准备发起弹劾的时候,才被迫辞去首辅职务。
也就是这件事,让周涌涛认识到,除非想在海军干到老,不然得学聪明点。
当前局面就是如此。
虽然还说不上凶险,但是在取得重大胜利,也就是获得足够大的威望之前,周涌涛必须得以大局为重。
用白止战教导他的话说,在获得超越薛远征的威望之前,得低调做人。
这意味着,必须先打上几仗,准确的说是先打几个胜仗,才有资格站出来喊领导帝国的口号。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没让林世平把话点破。
当然,在之前的军事会议上,周涌涛也已格外强调,哪怕必须得在巨大陆战场上跟迢曼帝国决一死战,也要争取用最快速度在波沙湾那边取得胜利,还得打垮伊拉克,不再只是解放科威特那么简单。
之前可以在解放科威特之后停手,而在全面战争爆发后,必须干掉侯赛因。
为此,周涌涛并没有强调一定要在一个月之内取胜。
按照周涌涛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可以不考虑地面战争,继续在空中打击上面发力,往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确保能够一举推翻侯赛因政权。等大战爆发,帝国名正言顺的进行战争动员,征兆预备役官兵,乃至准军事人员服役之后,就能够调集足够多的部队发动地面战争。
至于空中打击,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就是了,没必要做太大的调整。
当然,在必须加强在西北与西部战区投入的情况下,也就肯定不可能继续向波沙湾地区增派空中力量。
在适当的时候,恐怕还需要降低投入,特别是把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撤出来。
最后,也是最键的,就是为了全球大战而做必要的战略收缩。
不是战略撤退,只是在大战爆发之前,缩短帝国的战略防线,避免在意义不大的方向上耗费宝贵兵力。
至于能否在最后的关头,在局面彻底失去控制之前阻止全球大战爆发。
周涌涛说不准,他能够做的,也就只是让农承培以特使身份前往瑞士,通过迢曼大使跟迢曼高层保持联系。
不管希望有多么的渺茫,都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