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数百年的沉淀,叶堡早在工业化浪潮当中被其他新兴城市超越了。
可见,除非西陆集团打算在翻过乌拉尔山之后由攻转守,不然就没有任何理由耗费时间与兵力去攻打叶堡。
相反,阔海北部平原的城市,比如阿斯特拉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这座城市,在十多年之前就是骆沙联邦共和国的经济中心与化工重镇,现在更是骆沙联邦共和国的第一大城市。
原因无二,其南面就是跋窟油田。
因为跋窟油田所在的阔海西南岸地区太过狭窄,而且紧挨着南面的波伊国,欠缺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与安全,所以在过去数十年里,东骆沙都没有在跋窟投入太多资源,只是将其当成产油地。
结果就是,跋窟北面的阿斯特拉罕受到了高度重视。
当然,地理位置也至关重要。
因为都是阔海沿岸城市,所以依靠航运就能解决运输的问题,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更加重要的是,依靠从北阔海地区经过的第二干线铁路,能把产出的资源,非常便捷的运往东边或者西边。
正是如此,阿斯特拉罕才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骆沙联邦共和国人口最多,也是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
阿斯特拉罕的军事价值其实就在这里。
控制了阿斯特拉罕,就能够轻易的夺取南面的跋窟,获得整个西大陆,产量最高的超级油田。
此外,还能够利用阿斯特拉罕的化工企业。
至于交通运输,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以罗斯托夫为起点,经过阿斯特拉罕,一直延伸到东望洋海港的第二干线铁路,运力相当于北面的第一干线铁路的八成,而且沿途经过的城市更多,因此有不亚于第一干线铁路的战略价值。
关键还有,第二干线铁路主要就在巨大陆腹地的平原上。
也就是说,更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其实,也就是这个原因,这条能支持400万大军作战的干线铁路,足足推迟了20年才动工修建。
也因为推迟20年,所以最后一期工程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工!
从军事的角度,或者说站在帝国陆军的立场上,其实不希望修建这条干线铁路。
按照帝**方做的战略规划,一条干线铁路就够了,哪怕在反攻阶段依然需要借助海军帮助。
其实,在打通海运航线之前,也不会发动战略反攻。
换种方式来说,等到东方集团有能力发动战略反攻,也肯定早就夺取了制海权,不用担心海运的问题。
站在经济建设的角度上,这条铁路的价值其实更加巨大。
如果没有第二干线铁路,就绝对没有现在的骆沙联邦共和国!
其实,也就是在骆沙联邦共和国的坚持下,才有了第二干线铁路,就连相关的资金也是由骆沙联邦共和国自行筹集。
这条铁路其实是骆沙联邦走向独立自主的标志。
修建这条铁路之前,战后30年,骆沙联邦共和国在各个方面都高度依赖帝国,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帝国当局的脸色。
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之后,骆沙联邦共和国逐渐摆脱对帝国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