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指挥,注意前后的两个挂钩。”
直升机旁,姜尚贵正在对几名第04101营后勤保障连的士兵发号施令,将重达数十千克的“连弩”反坦克导弹装到发射架上。
准确的说,其实是挂在发射架上。
因为尺寸太大,而且折叠弹翼很麻烦,所以“连弩”没有采用发射筒,是直接挂在发射架的下面。
通常,这类工作由陆航地勤人员负责,不需要机组成员操心。
只是在野战机场进行补给的时候,只能由机组成员亲自上阵指挥。
也没什么难度,主要是缺乏必要工具,比如说专门用来运输与抬举导弹的平板叉车。在只能依靠人力的情况下,不是说不能装载弹药,只是要麻烦得多,特别是在挂载的时候得确保把数据接口连上。
为了保险起见,由武器军官亲自负责。
所幸,第04101营的后勤官兵都有很强的业务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包括“直-10A”在内,所有武装直升机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野战情况下的再装填作业,因此挂载点的相对高度控制在两米以内,而且导弹发射架的接口都朝下。
这个高度,站在地面就能够操作。
此外,武器操作员都必须掌握导弹等弹药的再装填方法。
飞行员则负责燃油、液压油等油水的补给工作,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对发动机与变速箱等动力设备进行检修。
所幸,在平原作战,发动机的故障率不会太高。
“廉明阳少校,谁是廉明阳少校?”
“我在这!”
听到招呼声后,廉明阳应了一句,然后才站了起来。
一名士兵跑了过来。“少校,前线的作战指令,预计敌人在3点左右重新发起攻击,询问你们是否能出动。”
“3点前?”廉明阳是明知故问,还在问出来的时候看了眼手表。
已经是凌晨2点45分。
还有15分钟!
就算现在出发,飞过去也需要10多分钟。
“我们争取吧。”
那名士兵点了点头,没多问,转身跑开了。
廉明阳给出的答复,其实已经非常客气了。
在之前的战斗当中,由他指挥的低空突击部队损失了接近一半的兵力,仅22架武装直升机撤了下来。
其中5架因为损伤严重,没办法继续战斗。
按照廉明阳的命令,飞行员已经拆掉这5架“直-10A”上的敏感设备,而且把一些能够用的零部件拆下来修复其他受损的直升机。
廉明阳手里总共只有17架“直-10A”,其中的6架有所损伤。
肯定能够继续战斗,只是还有多少战斗力,那就说不清楚了。
其实,能保留一半的战斗力,主要是运气。
凌晨,在廉明阳他们赶到的时候,敌人正发起突击。
在与防御部队,也就是巴甫洛夫指挥的东骆沙军队取得联系之后,廉明阳他们率先投入战斗。
30多架“直-10A”分两个批次,分别在战线后方5千米处,用“连弩”攻击了敌人的坦克战车。
因为离得太远,又是在夜间,战场情况还特别复杂,所以攻击由地面部队引导,也就是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