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的话,这也是研制“战-11”的时候,帝国空军提出了高空高速性能指标,要用来取代专用截击机的真实原因。
只是,护航战斗机并不是截击机。
相对而言,护航战斗机对性能的要求更加全面,除了需要具备高空高速性能外,还必须拥有足够远的航程,足够强的机动性,还得具备足够大的载弹量,以及由火控雷达为核心的先进电子设备。
简单的说,护航战斗机能够应付任何挑战,战胜所有的敌机。
发展至今,只有帝国空军的“战-11”算得上合格的护航战斗机。在西陆集团,根本就没有类似的战斗机。在北孤集团,纽兰空军的F-15战斗机除了可靠性不够高,还存在航程短的问题。挂上3个大型副油箱,作战半径才能达到1500千米,这不过是“战-11”私用内由的水准。
“战-11”的最新改进型,还在试飞的D型,机腹与翼根重挂点获得了挂载2000升副油箱的能力,再加上2个容积各3300升的保形油箱,按照空优任务挂载时,作战半径能达到惊人的2500千米。
只是,护航战斗机的头号价值其实是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当然,参与作战行动的,肯定不止“战-11B”。
按照空军司令部的安排,至少有1架“指-8C”在后方提供支持,此外还有电子侦察机与通信中转机提供协助。
关键,仍然是距离。
要说的话,实在太远了。
机群起飞之后,将向北飞到帝国本土上空,再向西飞行,经过阔海与枷锁陆桥到达墨海上空,然后转向北飞行,从克里米亚方向进入陆地上空,而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克里米亚北面投射巡航导弹。
这单程飞行距离都超过了5000千米!
为此,空军将安排大约30架大型加油机,分别在巴尔喀什湖与枷锁陆桥上空,为战斗机各提供一次空中加油,以及在阔海东部空域,为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等大型支援飞机提供一次空中加油。
在完成任务后,也就是在返航的途中,可以视情况,决定要不要进行空中加油。
要说,这也真是大手笔。
不说别的,30架加油机能够搭载4500吨燃油。
可惜的是,加油机仍然不够。
正是如此,才没安排防空压制战斗机参与作战行动,李天凌他们得尽量避免进入敌人区域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当然,对执行攻势护航任务的战斗机来说,一般不用考虑敌人的防空武器。
关键就是,护航战斗机都在高空飞行。
真要受到威胁,转向飞走就是了。
哪怕需要注意,在翼尖挂点携带电子干扰吊舱,确保及时截获敌人的雷达信号,也就足够了。
其实,让李天凌想不明白的,还是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
只是战略轰炸?
从合理的角度来看,至少应该让战斗机进驻枷锁陆桥那边的空军基地,再不行,都该部署在阔海东岸。
这样一来,能够大幅度缩短出击时的飞行距离。
当然,也就能够减少加油的次数。
如果仍然投入30架加油机,就能安排防空压制战斗机参战。
至于轰炸机嘛,部署在后方肯定没有问题,反正轰炸机的航程足够远。
因为有大型预警机提供协助,所以没有协调困难的问题,也就不存在让战斗机也靠后部署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