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第17装甲师有3万多官兵,5个作战旅,可是能够冲锋陷阵的,其实也就只有其中4个装甲旅与机步旅。
这4个旅总共还不到2万名官兵。
按照付卫民少将的说法,如果要承担第5陆战师的部分任务,他最多能够派1个装甲旅北上。
如果真有需要,他还可以把师部警卫营派上去。
另外的3个旅都得留在南面。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在塞马沃的东南方向,有大约40万伊拉克大军。在巴士X被攻占之后,这些伊拉克军队都会蜂拥着赶往巴格X。更要命的是,这些伊拉克军队都会从塞马沃经过!
靠3个旅顶住40万伊拉克军队!?
就算有足够的空中支援,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在攻打巴格X的战斗开始之后,未必能够获得足够的空中支援,即海军航空兵肯定要以巴格X为主。
面对潮水般蜂拥而来的敌人,第17装甲师的这几个旅,肯定是疲于奔命。
到时,能够抽调1个装甲旅北上,就很不错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在告诉丁镇南。
攻打巴格X的重任,还是得靠第7装甲师。
不是付卫民认怂了,而是坦然的面对现实。更重要的是,这确实是在为自己手下的将士着想。
师长拿下任务,去赴死的却是基层部队的官兵。
对此,丁镇南心里有数。
如果付卫民没有为部下着想,他就不是一个好师长,更不可能得到几万名官兵的爱戴与追随。
至于现实困难,也确实存在。
问题不在第17装甲师这边,而是在第5陆战师的身上,或者说是由战局决定。
换个角度来看,用1个师的兵力,就能够稳住相当于伊拉克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人口更是占到接近一半的南部地区,已经很不容易了。到时候,第17装甲师不给其他的部队添麻烦就很不错了。
所幸的是,在丁镇南拟定的作战计划当中,第17装甲师是次要作战部队,并不是攻打巴格X的主力。
结果就是,丁镇南在塞马沃只耽搁了几个小时。
在了解清楚情况后,他就搭乘运输机离开了塞马沃。
其实,丁镇南很清楚第17装甲师的情况,也就没强求。
除了各种现实原因,还有一个没人提到的问题。
第17装甲师来自西部战区,施授良与丁镇南都是西北战区的人。
不管怎样,付卫民肯接受指挥与安排,没在暗中跟丁镇南对着干。
既然来自西北战区,丁镇南自然会更家重视同样来自西北战区的部队,率先到达波沙湾的第7装甲师。
要说的话,这也不算是任人唯亲。
毕竟,每个战区都有自己的体系,指挥官与参谋更加了解自己所在战区的作战部队。
从一开始,丁镇南就把第7装甲师当绝对主力看待,还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该师将士绝不会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