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军情局就进行了迷密调查。
结果发现,这批坦克在巴铁生产,原本应该装备巴铁的装甲部队,结果却以高价出售给了沙乌地。
只是如此,那还没什么。
不管怎样,沙乌地在当时是帝国的准盟友,而且比很多盟友都还重要,跟巴铁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可问题是,帝国并没有准许向伊拉克出售军火,特别是主战装备。
两伊战争爆发之后,帝国当局就宣布保持中立,对交战双方实施严格的制裁与禁运。
当然,主要针对的就是军火。
在调查结果出来后,帝国当局立即把沙乌地列入了禁运名单。
因为无法从梁夏帝国采购ZT-80主战坦克,所以沙乌地只能另寻他途,最终从西陆集团的洛克国采购了一批AMX-30坦克来应急。只不过,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前,这些坦克就从沙乌地皇家陆军中除名了。除了少数赠送给友好国家之外,其他的AMX-30都被沙乌地皇家陆军封存了起来。
只是,沙乌地皇家陆军没有打算重新启用这些坦克。
不是因为麻烦,而是AMX-30的性能太差,不但比不上ZT-99AG,比ZT-80都差了很大一截。
按帝国陆军的标准,战斗全重36吨的AMX-30只能算轻型坦克。
也就是受该事件的影响,沙乌地才在选择先进战斗机的时候,把纽兰共和国的F-15A列入了采购清单。
这种情况持续到两伊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梁夏帝国才解除了对沙乌地的军事禁运。
至于沙乌地擅自卖给伊拉克的那批ZT-80主战坦克,大部分在波伊战争结束前损毁,而剩下的也在战后归还给了沙乌地。因为状态都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得到保养,所以这些坦克后来全部被当成援助装备送给巴铁。其中的一些,仍然在巴铁陆军服役,而且状态还保持得很不错。
由此,也不看看出,沙乌地为什么要坚持“平衡”政策。
在根本上,沙乌地的“平衡”政策其实是在用金钱购买安全,即通过采购军火讨好三个超级霸权。
当然,这种局面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就已宣告结束。
别看沙乌地王室在两伊战争期间,始终都坚定不移的支持伊拉克的侯赛因政权,可是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双方关系友好,而是借助侯赛因政权来抵挡与打击北面的波伊国,削弱来自北方的威胁。
沙乌地这些产油国,一直都把波伊国当成头号大敌。
不说别的,波伊国是通过革命性质的战争获得独立,推翻了有封建色彩的王朝,而沙乌地等产油国全都是“王朝”。
从这个角度看,沙乌地等波沙湾南岸产油国才是两伊战争的始作俑者。
没有沙乌地等产油国的援助,侯赛因政权用什么购买发动战争需要的武器装备?
按照民间传闻,只是沙乌地王室,就在两伊战争爆发前的3年内,先后为侯赛因政权输送了百亿金元。这些钱全都用来采购武器装备,而且都在不久之后用在战场上,帮助伊拉克军队取的了开战之后的大胜。
只是,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来自波伊国的威胁已经不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