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当教练机使用,而是在“金鹰”部队供精锐飞行员使用。
简单的说,就是充当假想敌,而且扮演的是“战-9”的主要对手,纽兰海军的F-14战斗机。
结果就是,这架战斗机在服役的10多年里面没有进行过任何现代化改进。
相反,因为高强度使用,战斗机的机体寿命已经快要用完了,而且很多结构件都在“金鹰”部队做了加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金鹰”部队还没有找到替代的战斗机,而且海军司令部也不会花钱为其采购新的战斗机。只要能继续使用,哪怕是缝缝补补,也总比没有战斗机可用要好得多吧。
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的“战-9A”,这架“战-9A”的空重多了接近1吨!
因为在对抗训练中,可以通过减少载油量,或者少挂导弹的方式降低起飞重量,所以就算空重大一些,也没有什么影响。
结果就是,在完成改造之后,这架“战-9A”的空重减轻了接近3吨。
如果不是有一些结构部件没办法替换,还能够多减几百千克。
只是,在经过这么一番改造之后,4架“战-9”全都丧失了空战能力,朱廷轩的那架因为拆掉了雷达,所以连基本的对空探测能力都没有。如果在途中遇到敌机,别说是还手,恐怕在遭到导弹攻击之后才会察觉。
在朱廷轩看来,这不算什么大事。
本身就是单独执行侦查任务,哪怕基地指挥官没有明说,飞行员也能想到,此行肯定是凶多吉少。
既然是抱着回不来,或者说到不了乌木空军基地的念头,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至于任务目的,就是寻找在北东望洋上活动的纽兰舰队,只不过不是特混舰队,是两栖登陆舰队。
在安排任务的时候,航空部队的指挥官说得很清楚。
只要找到了纽兰海军的两栖登陆舰队,就能够断定,纽兰海军会在近期强攻中转岛,因此纽兰海军的特混舰队也肯定在北东望洋。只有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海军司令部才会派遣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过来。
要说的话,此次任务的首要目的仍然是寻找拥有5艘航母的纽兰特混舰队。
不然的话,哪怕是纽兰军队登上了中转岛,海军司令部也不会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冒险参战。
这个任务到底有多重要,朱廷轩心里有数。
也就是几分钟,后面3架战斗机都已做好升空准备。
另外3个机组也来自岸基航空兵,3名飞行员全都有数千小时的飞行经验,只是没有参加过实战。
正是如此,才让朱廷伟担任领队长机。
其实,这个“长机”身份没什么意义。
按照安排,4架战斗机在起飞后,准确说是在到达重点搜索海域之前就得分开,以尽量扩大搜索范围。
也就是在此之前由长机领队带飞,此后就各飞各的。
此外,为了避免过早的暴露行踪,除非发现了纽兰舰队,不然4架战斗机得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
这么一来,长机就更加没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