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帖木儿国不是大明,他们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而是一个个松散的部落组成的联盟。
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恐惧大明,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部落的据点,进行迁徙。
如果没有稳定的粮食和水源,再强大的部落都会在这种迁徙中衰落下去。
所以当朱棣抵达印度的时候,这里已经内战了起来。
沙哈鲁是绝对不肯留下一个个部落,然后变成大明的补给点。对不愿意迁徙的部落,施行了高压政策,一时之间,整个伊朗高原战火四起。
抵达柯枝的朱棣住进了豪华的别宫,得到这个消息更是开心无比。
他在别宫会见各国君主和王子,并且进行了大肆封赏,活像一个败家子。
跟他相比,黄渊就要苦逼的多了。大军抵达了柯枝,也就意味着他的悠闲日子到头了,为了出兵,他这个后勤总管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
“福安子,火油的来历已经找到了,在波斯湾的沿海地带,在黑羊王朝,包括波斯各地,都有大量的火油。现在的问题是,火油的运输是个难题。”
火油是帖木儿国最具威力的武器,他们的弓箭,他们的铁器,在面对大明的火枪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但是火油点燃了之后水不能灭,特别是大规模使用的时候,能给大明士兵造成巨大的威胁。
想要对付帖木儿国的骑兵容易,但是想要占领帖木儿国的城池,就不能不考虑火油的威力。
既然帖木儿国有火油进行阵地战和大规模会战,那么大明就不能没有。
他们能利用火油进行防御,大明也能利用火油进行进攻。
“傅学士,安排一下时间,我想见见黑羊王朝的伊斯坎达尔国王。”
傅安点了点头笑道:“这是小事一桩,只是不知道福安子想要跟他谈些什么,老朽也好做些准备。”
面对傅安这个老臣,黄渊一直表现的很为敬重,他看了看地图说道:“如今波斯能跟帖木儿国分庭抗拒的就只有黑羊王朝,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获得稳定的火油来源。”
洪武二十八年傅安携带朱元璋的亲笔信出使帖木儿国,但是当时野心勃勃的帖木儿已经准备出兵东征,就把傅安扣押了起来。
这一扣押,就是十三年,一直到永乐五年,帖木儿死后,他的孙子哈里才释放了傅安一行。
在西域十三年,傅安能说一口流利的波斯话,并且对中亚地区的各国情况都非常了解。
这一次,朱棣西征,他作为随军参谋一直侍奉朱棣左右,并且对大明的行军作战,给出了许多有用的意见。
比如说,就是他提议大明南路军队应该兵分两路,一路从印度出兵,在印度沿途可以获得大量的补给,然后通过印度次大陆唯一的通道开伯尔山口,进入中亚。
这一路虽然道路漫长,光是在印度境内就要行军两千里,但是从这里出兵,对大明却有着积极的好处。
从印度各国出兵,能够将沿途的部落全部拉进大明的阵营。同时,能够帮助那些小国将德里苏丹国的势力打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