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八十六章 秋闱

第八十六章 秋闱(2 / 5)

朱瞻基问道:“据闻你早些年一直在移植茶叶到吕宋,如今可有收获?”

许柴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吕宋多风,多雨,一年只有两季,茶叶远远比不上本土。”

在朱瞻基出海之时,南洲被发现,得到消息的朱棣就让大臣们为各地重新命名。

南洲(澳洲),南洋(东南亚),西洋(南亚),西洲(非洲),欧罗巴,这都是被大明官方确定下来的名称。

而这些地方的大明人称大明,则必须称本土。

这个本土的面积有点大,北到北冰洋,西北到乌拉尔山脉,正西以大清湖(巴尔喀什湖)为界,西南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

虽然目前是以大清湖为界,那里暂时还是奕力把里和帖木儿国的地界,但是从朱棣将乌拉尔山脉都划入大明,也能知道大明的野心远不止此。

要不是欧洲实在太远,人又太混杂,朱棣恨不得把整个地球都包圆了。

他执意要打帖木儿国,目的也是想把大明的西边地界一直打到里海去。他可是一直想要重现大唐荣光。

至于打下来之后如何管理,他才不会管。

与许柴佬闲聊了几句,让他显得不那么紧张后,朱瞻基询问起了吕宋如今的情况。

吕宋的发展,实际上是出乎朱瞻基的预料的,在他想来,纳吉即使以后成为大明的粮仓,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但是许柴佬从永乐三年,被郑和儿戏般地封为吕宋总督之后,那里其实就也已经进入了良性的发展。

以前的时候,许柴佬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对当地进行开发。虽然他教会了当地的土人开垦荒地,种粮种茶,造船制陶。

但是他个人的力量太弱了,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吕宋的需要。

而且,吕宋的土人也太懒了,树上的水果摘下来就能填饱肚子,为什么要去辛辛苦苦干活?

好看的衣服那么贵,穿一段时间就坏了,我何苦要穿衣服?何况,吕宋根本不需要穿衣服!

所以,许柴佬虽然在当地发展了十几年,却一直没有带动整个吕宋的发展。

但是从朱瞻基发现南洲,在上面发现了大片金矿,消息传回了大明,一切就不一样了。

何况,在吕宋岛上也有大片的金矿。

吕宋距离应天府的距离,实际上比到交趾还要近,只是没有大陆相连而已。

现在,吕宋已经成了大明开发南洲的桥头堡,受到的重视自然不一样了。

原本福建的海禁,在东番岛重新设立水寨的时候,就已经名存实亡。

如今,在官府的宣传下,大批没有土地的农民,在海军和內监船队的运载下,一批批地送到吕宋。

他们从南洋拉回粮食,从福建,江浙一带人多地少的地方拉人过去,这样船就来回都不放空。

官府的动员跟私人偷偷摸摸地开发是完全不同的,大批的百姓被运到了吕宋,那里的土地就能随便开发。

官府不仅可以借贷种子,工具,还能五年免税。更重要的是,吃不完的粮食还能卖给官府。

虽然生活略有不便,但是內监的贸易船队每隔一段时间,都能送来食盐,布料,工具,甚至还有从西洋(印度)拉回来的牛。

从古至今,印度都是世界最大的养牛场,在后世,他们有三亿头牛,在现在虽然没有统计,但是数量也不会低于一亿。

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印度牛是神物,不能被杀。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