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九十三章 幼军(加更完成)

第九十三章 幼军(加更完成)(2 / 5)

不过朱瞻基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不可能为了环境保护,就不让老百姓去砍柴,不管什么时候,人们的生存权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现在只能大力推动煤炭的应用,一船船的煤炭被內监的运煤船从鸿基煤矿运了回来,还有淮北,那里也是大明现在最大的煤矿之一。

煤炉被造了出来,蜂窝煤被造了出来,如今大明的许多摊贩,包括饭馆,都已经开始用煤炉来做饭。

不过在农村,大部分百姓还是习惯没事的时候去树林里采枯枝回家做饭。那是免费的,而煤炭再便宜,也是要钱的啊!

城市建设一时半会不会有大的的改变,何况现在还是农忙季节,要等到秋冬之后,百姓的农活干完了,需要服劳役的时候,才是大建设的开始。

工部那边已经在积极筹备各种建筑材料,就等着农忙之后,进行大建设。

而朱瞻基也给工部和內监下达了命令,虽然以前的时候,百姓服劳役还需要自己带粮,但是从今年开始,服劳役要由朝廷提供粮食。

每人每月按照六十斤米,一斤盐,一斤糖,还有十斤面粉的份量发放。

大明现在一点也不缺粮食,光是一个吕宋,现在每年都有两千万石的产量,他们连一半都吃不完。

剩下的粮食,因为难以全部运回来,如今大明的酒商们都直接跑到南洋那里去酿酒,然后直接运酒回来。

当然这些只是普通老百姓喝的酒,真正的好酒,还是用五谷杂粮酿出来的最好。

朱瞻基也大力支持这一举措,并且让內监为这些酒商提供便利和服务。

六月底的时候,朱瞻基终于确定下来了幼军提督的新人选,消息一出,让无数京城的勋贵失望不已。

因为他不是从京城勋贵中挑选的新提督,而是选了他早就青睐的陈懋。

陈懋是大明少数弃文从武的武将,并且功绩彪炳。

靖难之时,陈懋就已经做到了中书舍人,后来其父陈亨决定追随朱棣,他随父一同投靠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

陈亨因伤去世,陈懋率领父亲的旧部,独自御敌于单桥(今河北沧州单桥村)、藁城、西水寨(今河北保定)、东平(今山东泰安)、固镇、小河(今安徽境内之濉河),屡立战功,累升至右军右都督,宁阳伯。

而当时,他才二十一岁,是大明非继承勋爵而获封的最年轻将领。

永乐六年,陈懋佩征西将军印,以总兵官职镇守宁夏。陈懋到宁夏后,使当地号令一新,他善于抚恤降兵。

而且他虽然年轻,却行事公允,那些蒙元贵族也格外信任他。

他镇守宁夏期间,被他招降的蒙元大将多不胜数。

比较出名的就有北元国公阿滩卜花朵,丞相昝卜、知院秃赤与其弟司徒、知院伯颜不花王亦儿忽秃、典住哥,平章都连、脱儿赤,司徒秃鲁塔失,国公卜答失里,同知朵儿只速可,同佥阿束等帅众,部众三万,牛、羊、驼马十余万。

永乐七年,蒙元降将都连等叛逃,陈懋率众于黑山追擒都连,并尽收其所部的人口畜牧。

同年十二月,朱棣加封陈懋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进封宁阳侯,累加俸至三千石。

朱瞻基在北征之时就见过这个年轻的宁阳侯,并且对他的印象很好。

但是当时的宁夏局势还非常复杂,他也一直镇守宁夏。朱瞻基不是没人可用,所以只是把他记在心里。

如今北境整军待战,陈懋于六月进京,原本是想借着押运一批新枪的机会到京城来拜见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却将他留了下来,让他担任了这个无数人羡慕不已职位。

一个镇守宁夏的总兵官,跟一个天子亲军的提督,虽然是一样的级别,但是位置的重要性天差地远。

在朱瞻基的授意下,他一边积极了解京城各处情况,一边熟悉部将,为即将归位的新幼军安排营寨。

原本的幼军只有一万两千人,分别驻守下马桥农庄的东部和夹江工业区。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