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十二章 借机

第十二章 借机(2 / 5)

不过从内心来说,朱瞻基还是挺欣慰的,毕竟,不用生灵涂炭了。

如果郑家真的反叛,绑架上河中百姓来跟朝廷作对,即便安排的再好,也会杀的尸山血海,只会便宜了其他民族。

“着通政司,锦衣卫押送郑宏来京。这次郑宏叛逆,郑家众人能明白事理,以国为重,当免其家族罪。不过……令郑英明日见驾……”

郑英是郑宏的长子,一直留在京城。下午才命人将他监控起来,但是现在既然郑家二子,三子大义灭亲,自然要命郑英回去继续爵位了。

“让锦衣卫明日一早将对郑英的分析呈报上来。”

要派郑英回去继承爵位,但是也要确定此人的忠诚。要再是个白眼狼,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掌权。

另外,让不让郑英直接接任河中总督一职,朱瞻基也有了其他想法。

按照目前的分封制,这河中总督一职应该是郑家人接任,这是帝国稳定的基础。

如果不让他接任,这就容易触及到宗室和勋贵们的神经。

当初的朱允炆削藩,就导致丢了江山,而当初还只是二十多个宗室。

现在的大明亲王就有一百零一个,郡王数百,勋贵家族数百,受封武将数千。

一旦政策出现变化,他们的反对声肯定是最大的。朱瞻基再厉害也需要这些武将,勋贵,宗室的支持才能管理这个国家。

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稳定的社会层次确定,所以人人才会支持朱瞻基。

文官们虽然不涉及分封,但是他们现在逐渐形成了以内务府贸易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以大明工业发展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他们虽然没有封地,但是他们能获得的利益并不比武将们少太多。

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瞻基还是决定不要打破现在的规则,但是也要试探一番。

这套规则虽然看似有些僵硬,却非常稳定。在这个世界生产力解放还没有达到最有效的层次,在教育程度还没有达到人人开明的时代。

越是稳定的制度,越是有利于统治。

第二日一早,气温依旧很低,但是上早朝的大臣们看到了武国公世子,带着府中的所有郑姓子孙,跪在了承天门外。

诸位大臣根本不知道在河中有一场未遂的叛逆,看到连那些六七岁的孩子们都也跪在大街上,忍不住有些诧异。

有些与郑家交好的大臣,还欲上前询问一二,脱下大氅给那些孩子披上。

但是昨夜西线电报局的电报响了一夜,了解内情的大臣也有,他们连忙劝止住了这些同僚,发出一声叹息。

谋逆这个词在他们之中一传开,任何人也不敢向他们靠近一步。

在陛下没有发话之前,跟他们亲近,那不就是形同谋逆?

自正统元年以后,朱瞻基改变了许多原本的上朝规矩,早朝的时间被确定在了辰初,也就是早上七点。

而能参加早朝的大臣,只有三品以上各部主官。

他们这些人会在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总结昨日的工作,汇报今日的计划。

到了辰中,也就是八点,早朝散会,各部主官回到自己的衙门,只留下内阁成员。

朱瞻基会在一刻钟的时间里吃完早餐,边吃早餐,边听鸿胪寺对午朝的安排。

午朝一般从巳初开始,以接见外臣,处理突发事务为主。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