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第二十八章 野望

第二十八章 野望(2 / 4)

到了九月的时候,皇宫里面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中转中心,各大衙门,包括一些主要官员的家中,都开始依次安装线路和电话。

这只是开始,当电话普及到了每个城市,这个时候,帝国的统治将会牢不可破。

因为每一个皇帝都能直接将命令传达到基层,任何人都不可能欺上瞒下,哪里有灾情,哪里有造反,皇宫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但是,光是安装电话线路,就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大明朝廷就是再有钱,也需要人力物力来生产电话线,架设线路,建立交换中心,训练足够的人员。

按照朱瞻基的预计,最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将电话线架到帝国的几个主要角落,最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将电话普及开来。

而无线电报机的作用,也不比电话弱,因为大明可不是一个大陆国家,而是一个全球国家。

大明的疆域占据了世界的一大半,后世的美洲,澳洲,非洲南部,东南亚都是大明的疆域,这些地区,架设电话线路是不可能的,无线电报的作用将会比电话更加重要。

电话和电话关系到大明的长治久安,自然要比一个不成威胁的欧洲更加重要。

但是相对电话研发的水到渠成,无限电报机的电磁波共振反应的接受系统,却成为了一个难关。

前世在非洲的时候,朱瞻基在研究对讲机的原理的时候,了解过无线接收装置的配置。

无线电电报收发通信系统基本事实由电阻,二极管,蜂鸣器和电池盒等一些小零件组成。

即便朱瞻基知道这些,也给了马电思路,但是要把二极管造出来,依旧需要无数次的试验。

马电在少年时期就发明了电容,电容和电阻的工作原理刚好相反,对他来说不是难题。

但是真空二极管的研发,耗费了数十人几个月的试验,依旧进展缓慢。

因为朱瞻基只懂得二极管是电流单向通过,起一个整流的作用,但是工作原理什么的,一窍不通。

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技术人员只能一点点地试验,然后试着将这些装置达到无线接收的目的。

这样的试验从配件的研发试验到整体功能测试,需要经过的次数可能要几千次,几万次,急都急不来。

从有线到无线,这不仅仅是减少了电线,而是整个工业时代的跃迁。

而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明的统治会相应地稳定许多。

与大明的稳定相比,欧洲现在连皮毛之癣都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潜在的威胁而已。

而这潜在的威胁,如今已经不堪重负,濒临崩溃。

中洲极西之地。下诺夫哥罗德。

这座两百年前建立起来的城市,一直是亚欧分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从七十年前,这里被莫斯科公国吞并,下诺夫哥罗德更是成为了东西方交汇的重要文化中心。

斯拉夫人种的诺夫哥罗德人,一直是斯拉夫人向东方扩张的先锋。

最新小说: 不做女主做系统 特种兵:开局打爆一个连 红楼潜龙 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 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登基吧!大王! 纨绔小将军 帝国大闲人 烟冥望阡陌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