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子女六岁之后,就被送到大明进学,除世子外,满十八岁可返回东瀛。
不过,他们大多不愿意返回贫苦的东瀛,愿意留在大明当一个富家翁。
如今长成的四个女儿,也全部嫁给了大明勋贵家族。
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明仁其实就是朱瞻基的种,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当初的东瀛王室现在凋零的厉害,除了嫡系,其余的分支已经衰落了下去。
而且,朱瞻基对这个儿子很是不错,在明仁返回东瀛亲政的时候,就在江户为明仁新建了一座新王宫,让他不用面对京都复杂的局面。
明仁这些年以江户为中心,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虽然在东瀛还有一些对手,但是都不成气候。
而且东瀛各大名都以大明马首是瞻,对明仁支持自然也大。他这个王位,可是要比朱见深这个太孙还要稳的多了。
东瀛迁都江户以后,将江户更名为东京。依托江户平原,大力发展农业,商业,虽然目前粮食依旧不能自给,但是有大明的支持,并没有缺粮之虞。
而且东瀛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东瀛子弟是大明最喜欢的劳工。他们服从纪律,任劳任怨,不管是在矿山,还是在工厂,他们都是最受欢迎的。
他们这些人,每年都能为东瀛带回大量的金银,让东瀛的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不缺粮食,经济也在好转,百姓生活稳定,明仁这个东瀛王也得到百姓的爱戴。
朱见深来到江户,明仁亲自到港口迎接,朱见深就看到东瀛百姓用跪拜表示对明仁的尊崇。
如今大明除了正规场合,已经不流行跪拜,但是东瀛,这里的百姓依旧还习惯这一套。
从港口到千代田的皇宫,朱见深见到街道两边的店铺,基本都是中文招牌。这里虽然不如应天府繁荣,房屋也大多是木制,但是粗略一看,与大明的府城几乎没有区别。
“彭师,依你看来,这东瀛多久能全部汉化?”
望着车窗外的彭时收回了目光,笑道:“这主要看大明的需要。……如今的大明需要一个劳力输出地,需要一个展现大明先进,比大明稍逊,却又充满希望的属地。如果等到大明有了更多东瀛这样的属国,为了展现大明的恩宠,才会将东瀛直接纳入统治。”
“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为政治服务?”
彭时点了点头说道:“除此之外,还要看经济发展,如果东瀛不会成为大明的负担,自然可以把东瀛并入大明。”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东瀛恐怕不会愿意并入大明了吧?”
彭时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就要看当政者的眼光和手段。如果东瀛的潜力足够,那当然是要在他们经济发展起来之前就笼络住。陛下如今在大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让大明的经济,科技,都处于领先地位。
想要当好世界的领头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当政者时刻保持清醒,更需要时刻保持压力感。殿下,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陛下用四十年的时间,把大明发展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形成了大明本土,东洲,南洲,西洲的权力构架,又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形成了大明和属国之间的文明递进层次。
而你,身负陛下的期望,外藩的压力,需要做的,就是维持现有的平衡。所以,你不需要展现自己的才华,也不需要展现自己的出色,你唯一需要展现的,是你的平衡作用。”
朱见深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皇祖将起点抬的太高,让我压力倍增啊……”
东瀛的王宫是朱瞻基亲自确定地址,亲自主持建设。皇宫位于东京的市中心,四面环水,占地面积只比应天府皇宫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