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点头,大概也是下定了决心。
崔元带人策马离开了。
在人走之后,杨一清所部也停下来做短暂的休整。
即便是连日连夜行军,将士们可以不睡觉,但也不能不吃饭。
而且随着距离鞑靼人马越来越近,战事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杨一清也不得不让将士们做一下休整。
等杨一清下马到了篝火之前,张僩过来道“杨军门,这意思是,咱今晚可以先按兵不动,等襄城伯和武安侯带兵渡河设伏拦截”
杨一清道“你觉得崔驸马所说的,有可行性”
“啊”张僩惊讶道,“没有可行性那就是”
杨一清让人从篝火的锅里舀了一碗汤出来,但因太烫,还需要先放到一边,他道“我就是想让鞑靼人认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他们过不了河。”
张僩苦笑道“您真是高瞻远瞩,咱家不如。”
现在张僩也不想问杨一清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了,他似乎感觉到杨一清也挺疯狂的。
不多时,郭鍧带着一名传令兵过来,道“大人,张公公,刚得悉的消息,崔驸马已经返回其军中,听说已准备往上游走个四五里,就准备过河,而鞑靼人已经在往这边派出斥候。鞑靼已在河岸进行休整,很可能会随时掩杀过来。”
张僩急不可耐问道“鞑子强行渡河了吗”
郭鍧为难道“前面的路,都被鞑子给堵了,几千几千的方阵,光靠夜不收已经不能知悉河岸的情况,除非要等到天明之后。目前看来,好像还没渡河。”
杨一清道“不必想着去查河岸的情况了,即便查到了,也可能是鞑靼人的疑兵之计。”
“这”张僩道,“咱如今跟鞑子到了你死我亡的境地,咱的人马还不足,就怕鞑子下一步的目标是吞了咱,报花马池和石沟驿的仇,要不咱还是先回撤三十里,等候援军抵达吧。”
杨一清好似想明白事情一般道“如今退是没必要的,但进也要审时度势,要先搞清楚鞑靼人的动向。可惜陛下对于这一战,好像并未做出任何的安排,却不知是为何。”
“陛下安排”张僩和郭鍧听得都有点发蒙。
你到现在了,作为阵前的主帅,居然还惦记着远在两千里之外的皇帝给你下旨,来帮你调兵遣将
你杨一清是这么没骨气没能耐的庸人吗
不符合你的人设啊。
杨一清道“无论是花马池,还是石沟城,陛下都有详细的旨意传达,即便石沟城未提及要如何配合用兵,但也准确说出鞑靼人接下来的动向,等于说有一双眼睛,在战前就明悉鞑靼人的一举一动。”
“呵呵。”张僩苦笑道,“这不是陛下,应该是蔡国公吧”
杨一清点了点头,显然他也没法反驳这说法。
“但从石沟城之战结束之后,我已无法得悉鞑靼人进一步的动向,也就是说,如今全要靠我等来临场应变。”杨一清叹道,“我们的步卒还要一日多才能抵达,而其余各路人马差不多也要这时候才能到来,也就是说明日入夜之前,鞑靼人若无心于渡河,必定想在黄河南岸,以背水一战的态势,与我等决战。他们想雪耻,而我们则要乘胜追击。”
张僩道“那咱还不撤兵咱现在也就六七千的骑兵到了此处,加上襄城伯和武安侯的四千人马勉强过万。对了,您还让崔驸马带人马过河这咱火器不够,一万打三万,要输啊。那咱还来作何从开始别追不就完了”
杨一清往火堆里加了块木柴,道“若是从开始就不追,或者现在撤兵,等于说我们将放任鞑靼人在大明境内肆虐,他们可以在没有阻碍的情况下渡河,而宁夏中屯等处的人畜,他们可以肆意劫掠,继而扬长而去。到那时,他们丢下了两三千士兵的损失,却可能带走我大明数千上万的百姓和牲口,我们之前的胜,能弥补回来吗”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