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月也羞红了脸,心里又透着甜。
想起前些日子,荷衣来看自己,那一脸的憔悴,对嫁人又有些害怕。与林照夏和锦绣说起荷衣,颇为感慨,“荷衣现在过得似乎不怎么好。”
锦绣哼了一声,“那也是她自找的。”
本来在王府呆得好好的,王爷很是厚待她们,若留在王府,将来不会没好日子过,可荷衣却偏偏听家中蛊惑,要给王爷当侍妾,才被王爷打发出府。
荷衣的家人就指着她谋富贵,荷衣回家后,又被家里送到一个官员家里当续弦去了。
那男人的儿女都快比荷衣大了。继子女根本不听她的话,她那婆母也怕她虐待孙子女,中馈根本就没交给她。
在夫家不受重视,娘家人还经常上门要好处,过得能好到哪里去。
映月有些庆幸当初没听家里的话,没往王爷跟前凑,不然现在哪里还能呆在王府里。她现在出去,因为是王府出来的,谁不给她一两分面子。
王爷王妃待人亲厚,从不打骂她们,她们年底和平时得的赏银也不少,现在她过得比一般官家小姐还自在。
林照夏也唏嘘了几句,其实荷衣她是很喜欢的,荷衣的手艺极好,当初在网上挂她们做婚服的视频,有很多人喊荷衣老婆,她长相出众,绣活出众,网上有很多粉丝。
“所以你看荷衣这样,若想以后日子过得好,只能捧着家中的婆母和继子女,若跟他们对着干,估计日子好不到哪去。这就是为什么玉屏记被很多富贵人家请去演出的原因。”
哪怕家里面烂了,也要在外人面前粉饰太平,做出家庭和睦的表象去迷惑别人。
这出妻妾嫡庶和睦的戏但凡有一家不请去演出,外人都要猜忖她家中是否不和。
家中不和,当官的男人在外行走都要被人看不起,说后院不修,儿女们的亲事都说不到好的。
请去演出不说,还得跟着抛厚厚的赏银。
有时候现实是现实,理想是理想。现实绝大多数人不想正视,只想看到理想中的样子。
林照夏的越府戏社火了,大火特火,京城老少妇孺皆知。
京城百姓以前要不是看民间百戏,看各种杂耍,有条件的就看戏,看咿咿呀呀各种戏。只是那些戏,又没有字幕,不是谁都能听懂看懂的。
即便有字幕,在文盲率七八成的大齐,也不一定有人能看懂。
为了达到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林照夏便经常在京城人多的地方当众表演新戏和节目,免费请大家看戏。
越府戏社的戏和百姓们认知中的戏不一样。有时候也会有唱词,但它有对白,有情景,有故事,有情绪有表演,是个人都能看懂。
越府戏社说的是发生在身边的戏,比如“小石头历险记”“贵女私奔记”这些带有警示效果的戏,看了让大伙开了眼界又长了见识。
回去后还能教训家中小儿防止被拐,若被拐又如何自救,还能教女儿莫要贪小便宜贪男人颜色贪小恩小惠,就抛家舍业跟男人私奔去过苦日子。
又有很多老百姓爱看的家庭伦理戏,又有讲志怪讲官兵捉小偷,还有破案的戏,京城百姓看得是津津有味,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闲瑕生活。
越王开会仙楼赚钱后,大手笔地修缮王府,不仅府里有四时美景,各种园子百花争奇斗艳,还开了一个大大的戏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