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服务员又将东西小心的放在了桌子上。
老房作为博物院字画陈列馆的副主任,如果论社会地位的话,五个老头中,他是最高的。
闻言,便开口笑道:“倒是有那么几件,不知道能不能入的了杨总的眼啊!”
“哦那一会可要好好看看了。”
对方笑呵呵说了一句。
随后笑道:“就不打扰各位的兴致了,我就随便看看。”
说完,看向了桌子上的东西,便笑道:“汝窑这是哪位带来的”
“杨总,这是我带来的。”
老刘自然是笑呵呵的站了出来。
听到这话,杨总便笑道:“不介意我看看吧!”
“那肯定的!”
老刘笑呵呵说着,自己带这个东西过来,自然是有目的。
说是交流会,说白了,就是对方发出来的选宝。
如果有中意的,肯定会收了。
等的自然就是这个时刻。
杨总闻言笑呵呵的走了过去,接过旁边人递了过来的东西,在那里仔细的看了看。
……
三爷见状稍微退了一点,来到王青松的身边,低声问道:“你怎么看!”
此时有人过来。
王青松自然是被大家给遗忘了。
听到这话,王青松纠结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三爷,还是别在这里说吧!”
听到这话,三爷心里一惊讶。
这东西他是找不出来毛病,可是给他的感觉却不是很好。
和王青松那种感觉差不多,但是又有区别,而他则是靠着多年的经验总结过来的。
赶忙拉着他来到了一边。
成建飞和周颖见状好奇的也跟了过去。
来到没人的地方。
三爷便着急的问道:“怎么回事东西不对没事,放心说,就我们自己人,不会乱说的。”
王青松看了看几个人,轻轻点了点头。
犹豫了一下,最后说道:“这个东西,可能连民国都不是。”
他还是实话实说了。
听到这话,三爷眉头紧皱。
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吧!这水平,绝对是明代的水准了。”
虽然他感觉不对劲,但是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
这也是他感觉不对劲的地方。
王青松摇摇头:“您老也知道,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也是最大的问题。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没人信。
周颖不是很懂,见几人在那里思考,便嘀咕道:“这要是真的,那就是青松你感觉错了,要是假的,那这个作假的水平真高,都能是大师傅了。”
几人闻言都抬头看向了他。
而成建飞则是眉头紧皱。
想到了什么,迟疑了一下问道:“那个……师傅,你有没有想到一个可能”
老头闻言抬头看了看他。
示意他说。
成建飞见状直接说道:“还记得建国以后,也就是58年,烧制的那一批”
老头闻言在那里思索着。
成建飞说的,他自然知道。
952年,周先生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在58年烧制出第一批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
而王青松也在那里,好像他在文物商店里,看到过抹起来没感觉的汝窑!
专门卖给老外的那种。
老头想了想,心里有个想法:“你的意思是这东西是当年烧制的那一批然后用来做旧”
他虽然自认为有些水平。
但也不会盲目的就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