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开车来到研究所这边。
露了个脸,便直接进去了。
今天说好过来看看的。
也是因为昨天晚上他就已经收到消息,今天第一个收音机芯片已经在制作中了。
车子停好,他直接走进了实验楼里。
楼下的安保知道他就是这里的老板,自然不会去阻拦。
坐电梯直接去了二楼。
现在是下班的时候,实验楼里还是有不少的人在这里。
基本上都是外国人。
来到二楼,换上白色条状的防静电防尘服,直接走进风淋门进了里面。
“斯波克!!”
里面人不是很多,但是他能看到有人聚集在一个工作台这边。
王青松喊了一声。
对方听到喊声,一脸的高兴。
“hi!boss!泥来啦!”
斯波克操着半吊子中文对着他打了个招呼。
王青松走近一些,看了一眼台子上,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东西,两边附带着十几个镀金针脚。
旁边的人立马让开。
斯波克直接递给了他一个防静电手环。
王青松戴上以后拿起东西看了看。
表面镀金材材质。
看了一会笑着问道:“怎么样?成功了?”
斯波克闻言一阵的兴奋。
在那里说着。
今天老板要过来,翻译也没有离开。
旁边一个女翻译在那里翻译着:“老板!这是一块收音机的芯片,里面一共集成了17个各种功能的晶体管。……”
将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
随后说道:“这块芯片集成的晶体管,可以让物品的体积更小,相比价格要比使用所有晶体管的价格要便宜一半,当然了,这是量产的价格,实验室的价格要高很多。”
王青松安静的听着。
心里则是在那里琢磨着。
17个晶体管,实在说太少了,后世一块芯片上集成200亿个晶体管。
相比之下,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但是至少完成了从o到1的突破,这个很重要。
主要是因为现在已经有光刻机了,所以早期的理论技术已经有了,这些人能这么快造出来也不奇怪。
剩下重要的自然就是技术发展。
至于斯波克说的价格。
之前是一个一个晶体管焊接在电路板上,斯波克说的价格是这17个晶体管总和的价格。
现在一个芯片集成了17个晶体管的功能。
单个价格比这17个每一个都贵非常多,但是比这17个总和要便宜一半。
收回了思绪笑道:“斯波克,我会继续增加研发费用,光刻机全套技术我们需要自己掌握,也要继续研发,除了光刻技术,集成电路方面,我希望能在三年内做到2300个晶体管。”
他记得,1971年英特尔生产出来的第一款芯片4004,就是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
摩尔定理,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翻倍,性能提升且成本减半。
这个定律在他这里肯定会打破。
斯波克闻言在那里思索着:“boss!这或许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