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不能由着清时性子不上学了,怎么着至少都得押着他读完大学。”
姜云天出口暴言“让谢小将军再考个研究生,最好读到博士吧。”
吕容风“那谢将军可能会感动得开宗祠,敬告列祖列宗,说他们老谢家祖坟冒青烟,终于出了个文化人。”
晏之遥坐在楚深和身旁,素日冷淡的眉眼也不由露出了丝笑意。
楚深和总结“那我们今日就先别和光启、清时他们联系,明天直接过去,给他们一个惊喜吧。”
实在是,谢小将军和其父谢将军曾经的劝学、逃学史,人尽皆知。
大宣的满朝文武皆知,谢家世代忠良,全是武将。
但谢家曾经祖上是文官,并且每一代谢家家主自己从了武,却对下一代从文抱有极大的期望。
这一期望,在谢将军身上达到了巅峰。
除却谢家历代的传统期望,更重要的原因是
在谢清时周岁之时,谢将军的父亲老谢将军病重。
为了让老谢将军走得安心,谢将军的夫人训练了儿子近一个月,抓阄必须抓笔墨纸砚
还不到一岁的谢小将军在懵懂中,被训练成功。
周岁宴时,在祖父的病榻前抓了一本书、一支笔。
老谢将军含笑而终,临死前回光返照,将不争气的谢将军大骂一顿。
并且表示我孙儿才一岁,抓阄就抓了书和笔,可见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以后是要当文官的。
如果孙子不能成才,那一定就是谢将军这个做父亲的没有教好。
对于父亲的临终遗言,谢将军头皮发麻地应下,保证一定会让儿子好好读书,走正经的科举取士的路子。
然后,谢清时三岁时,谢将军的母亲也病危了。
她是当朝上一任翰林院大学士的女儿。
同样在临终前念念不忘,希望孙子复她父辈荣光。
在她生前,谢清时周岁至三岁之间的时光,都是被她带在身边。
而且,两岁半的时候就背下了三字经。
这叫谢将军也萌生了我儿子是个文学奇才的想法。
于是,他再次接过了母亲的临终遗愿。
就这样谢小将军在谢家长大,作为武官之子,但从小就没机会接触与武学相关的任何东西。
怎么说呢
谢小将军其实在文学一道上也不算毫无天赋吧。
至少被谢将军腆着脸、三顾茅庐请去的盛京乃至大宣最好的先生们,甚至是翰林院的大学士
觉得谢小将军二十岁之前,还是有望考上一个秀才的。
虽然这在翰林院大学士的眼里,实在算是庸碌了。
要知道,谢清时的夫子们,哪个不是曾经科举的三甲及第
但好在谢将军容易满足。
觉得也不错了。
但这一切
终止于十二岁,谢小将军听说谢将军于边关被埋伏,救父心切、胆大包天地奔赴边疆、上了战场。
对比起在二十岁之前有望考上秀才。
年仅十二岁,被严令禁止接触武学相关的谢小将军,在战场上,简直是天生的将领。
天赋绝佳、旷世奇才不足以形容。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