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就说道“大孙的意思是,削减入院名额就只让希文公、同叔公、复古公三人进来”
“那倒也不是。”
赵骏说道“西夏和辽国打败了,咱们内部改革在即,就必须要拉拢更多的力量,多一点人进政制院,通过我的身份将大家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联盟,有助于集中起来办大事。”
这个从未来穿越过来的身份就很好用,你捅出去,告诉大家我是未来人,照我的办法去做,保证能强盛国家,大家不管怎么样对立,就都得被迫跟着你走。
不信都不行,因为赵祯、吕夷简、王曾、范仲淹、晏殊他们信,其余加入进政制院的人,就自然也就只有跟着大部队走的一条路。
所以政制院可以进行扩张,改革开启之后,十多个人的宰相团队,更能够进行全方面的梳理以及政治变动。
但人也不能太多,不然就会太乱。
赵祯问道“那多少个人比较合适呢”
“目前是咱们八个。”
赵骏看向众人道“李迪进来是九个,老吕可以拉一个,老王可以拉一个,十一个人足够了,其余人可以酌情入政制院候补同知。”
说着他看了眼可怜兮兮地盛度,犹豫道“要不,老盛你也邀一个”
盛度眼睛一亮,问道“可以吗”
“你说吧。”
“张士逊。”
盛度毫不犹豫地道。
张士逊今年五月其实已经致仕了,他都七十五岁,实在有些顶不住。
不过盛度和他是多年朋友关系,早年张士逊得罪刘娥被罢相,也是后来盛度向赵祯举荐才于明道元年恢复宰相。
虽然致仕,但盛度也知道老友不甘心,所以还是希望老友出山能帮他在政制院说说话。
至于张士逊现在已经是致仕状态倒是无所谓,唐宋时期官员致仕,一旦朝廷需要的话,往往就会起复。
比如后来的欧阳修晚年致仕,朝廷两个月后又行明堂大礼请他回去,被他拒绝。
所以只要赵祯下令起复张士逊基本就无碍了。
“那就这样,总共十二个人。”
赵骏看向赵祯道“如此一来,我在的时候十二个人我可以拍板,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十一个人,单数多出一票也容易出决定。”
“嗯。”
赵祯说道“好,就按大孙的意思办。”
“那我提贾昌朝吧。”
吕夷简叹了口气,相比于其他人,贾昌朝跟他关系较近一点,早年赵祯要一个老师讲经,就是他举荐的贾昌朝。
王曾说道“我提议郑戬。”
“郑戬为人刚愎自用,不行”
吕夷简反对。
赵骏想了想说道“那就蒋堂吧。”
这样也是为了考虑政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