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国家建设与出大事了(3 / 4)

要是运气不好,百姓只能认栽。

这个月又上来一批新的特殊案件判决公文,赵骏随意翻了两页,目光注意到里面一件案子,笑道“没想到大宋遥遥领先啊。”

“怎么了”

蒋堂纳闷道。

“这典房制度有点意思啊。”

赵骏指着这桩案子道“让我想起了后世韩国的全租房。”

这个案子是一个百姓花了房价的60租了一套房子,按照契约,三年后房东应该把钱还给他,结果房东做生意失败,没钱还了。

开封府于是判决,这名百姓再添大概32的房价,把这套房子从房东那过户给他,算是以92的房价把房子买下来。

“全租房是什么”

“跟这个典房制度一个意思。”

“韩国也缴纳大笔款项租房那他们为啥不干脆买房”

“因为买不起嘛,这大笔款项还是找银行贷的。”

“哦。”

蒋堂点点头“那确实跟这典房很像,也是借来的。”

水浒传中说武大郎在县城租了一套宅院,他一个卖烧饼的怎么有钱租一套不错的小院子

就是靠类似于全租房的形势,以房屋总价百分之五十的价格租来,大概两三年后,房东会把这笔钱还给他,形成了大宋独有的典房制度。

至于武大郎租房的钱哪里的呢一是靠借贷,二是靠老婆潘金莲的嫁妆首饰。

史料记载,这种方式在北宋非常流行。

因为北宋的形势跟韩国有点像,由于经济发达,百姓都进城务工,除了首都开封以外,其余三京以及很多二三线城市也都聚集了大量务工人员。

这就造成房价暴涨。

到宋徽宗年间,汴梁的房价那简直是扶摇直上,普通汴梁打工人按每天100文收入来算,一个月就是34贯。

可当时汴梁外城最普通的一间民宅都价值三四千贯,贵一点的八九千贯。稍微上点档子的宅子都要好几万贯,内城豪宅更是涨破天际,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贯的都有。

苏轼为了买房卖了很多字画,还找弟弟借钱,才勉强凑足了买房款。他弟弟苏辙当了宰相,一直到七十岁都还在租房子住。

显而易见,即便是最普通最外围的民宅,普通人也要不吃不喝上百年才能买到。

由此就催生了租房业务的繁荣。

这典房制度就来源于此,后世韩国的全租房业务似乎是全球首创,实际上在大宋早就出现过。

赵骏说道“现在咱们大宋的情况跟韩国有点像,都是汴梁集中了主要工商业,经济繁荣,百姓大量云集,租房困难啊。”

“这倒是,如今很多官员都在外城,乃至城外租房住,不上朝的还好,要是需要上朝的可就难受咯。”

李迪说了一句。

赵骏想了想道“未来汴梁肯定要重新规划,军队建设好了,要城墙有锤子用,留一部分当旅游景点就行。不过就算推倒重新建设,也还是以后再说,还没学会走就要跑可不行,先搞搞廉租房吧。”

“何为廉租房”

最新小说: 红楼之如画江山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柯学:混在蜡笔小新的假酒 夜玄周幼薇 剑修宗门里的箭修 重生后,被倒追很正常吧 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 盛唐华章 十代掌门 我以机缘觅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