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洋开锁打开大殿的房门,“川省愅委会成立了。”
“按惯例寄一些书过去给他们做贺礼。你们帮我一起打包。”
简单的事,郑桐撸起袖子,“咱们现在就开始吧。”
张海洋乐和和道“不着急,寄了一年了还有好多没寄出去。”
袁军奇怪道“寄了一年了啊都是些什么书”
张海洋请了好些人帮忙给案例写评语提升正治高度,讲得理直气壮,“去年初我们自己编印的。”
“有一些工程受力计算的公式和方法,还有一些外国人建筑施工失败的例子,集合成了一本工程事故案例选编。”
“给咱们国内的工程指挥人员、技术人员增长见识,让他们提前避坑,以免重走那些外国人的老路。”
郑桐家学渊源,颇为震惊,“你还参与了工程书的编写啊”
张海洋也不敢太吹牛,以免以后被戳破,“有好些人一起参与完成的,我只是小小的参与了下。”
郑桐佩服道“那也很厉害了。”
“袁军,工程书和咱们平常看的那些小册子差别很大的,那些小册子谁都能编,工程书一般人还真编不出来。”
听到郑桐给袁军的解释说明。
张海洋心想总算来了一个懂行的,之前朋友、同学没有一个懂得其中的差距。
“我平常翻看的这本,你们可以先看看,要是喜欢也可以拿一本,我给你们做个登记就行。”
郑桐接过后翻看,“这全都是国外的案例呀”
“没错。没有一例国内的。”
张海洋接着解释道“工程上犯的错,不管国内国外都一样,批评国外的错漏同样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我们还不会犯错误。”
袁军好奇道“这里能看到外国的书么”
张海洋一听就明白是在问什么,“那些是没有的。技术类的论文索引有好些国外的书,可以照着索引开书单让李铭去借。”
虽然不是自己爱看的书,袁军还是有些惊讶,“还真有啊”
张海洋有些自得的说“既然是搞创新技术的研究,那肯定是要放眼全世界,及时的了解全世界最新的技术。”
袁军接过张海洋递来的麻绳,“志气挺大的。”
张海洋又找出一叠废稿纸,用来垫在麻绳打包的转角处,免得勒坏了书。
“现在生物研究室的维生素项目就是国外同一个水平。”
“想要尽快研究出来,肯定是要了解国外的同行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走了什么弯路,有什么进展。”
还在翻书的郑桐插话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张海洋肯定道“就是这个意思。”
几千里外。
港城。
中环联邦大厦。
娄晓娥也正在听取世界最新形势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