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总,这个张汝金,是个建厂高手,他懂得芯片生产的所有流程,如果有他在的话,那工厂只要建立起来,设备安装到位,一两个月之后,就能完成调试,投入生产。”倪老说道“只不过,您确信能把他带回来”
“是的,我确信。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去找一个人。”
“谁”
“我们中国的半导体之母,谢老,请她写一封信。”
当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一大批华人科学家,就冲破了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钱老,邓老等等,也有不怎么熟悉,但是却在相关领域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
比如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谢老,就带着半导体技术,回到了祖国,当时阻挠很多,她的行李被搜查,里面除了和爱人的信件之外,就没有任何物品,所有的知识,都在谢老的脑子里。
回来之后,她就在半导体领域里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括大学使用的半导体教材,都是谢老编写的。几年前,她还在当华亭大学的校长,是祖国的第一个名牌高校的校长。
谢老这一辈子,都在为祖国的半导体事业贡献力量,而现在,秦涛和倪老去拜访谢老,则是为了祖国半导体事业新的发展。
谢老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她已经退休了,住在华亭大学的家属院里,当秦涛和倪老过去的时候,谢老的房间里,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大学当老师,有的还得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的,我就给帮忙照顾。”谢老笑着说道。
“能有您做儿童启蒙,真是一种幸运,他们之中,以后一定会出现科学家。”秦涛感慨。
“两位来找我,有什么事”谢老笑呵呵地问道。
“谢老,我们求您一封信,邀请一个人回国建立我们自己的半导体工厂。”秦涛说道“您大概也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局面,和您当年回国的时候一样,百废待兴。”
国门打开之后,国内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半导体工业,都算是手工作坊,全国所有的芯片年产量,还不到岛国一个公司的月产量。
有了差距,就开始追,开始弥补,但是,这个差距却是越追越大。
局面真的和谢老回国的时候,有些相似。
听到了秦涛的话,谢老脸上的表情严肃起来了“邀请一个人回来,就能改变我们半导体行业的困境吗”
“只有一个人是不行的,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人,就是火种。”
“还是我来讲吧。”倪老迫不及待地把秦涛的计划说了出来,当听说一个明州集团要投入五亿美元建立和世界同步的先进半导体工厂的时候,谢老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好,我可以帮忙写信。但是,这个信也只是一个引子,这名小伙子是否能回来,还得看你们的劝说。还有,你们如果私下里接触,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还不如大大方方地过去。”
秦涛点头。
一天之后。
德州第三大城市达拉斯市。
到处都是高大的建筑,玻璃幕墙反射出来的光芒,刺得人眼睛发疼,这座城市,看上去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现代。
相比之下,德州仪器公司并不起眼,它的主体建筑,只是一片长条形的六层建筑,但是,这里却诞生了很多先进的技术。
1954年生产首枚商用晶体管,1958年ti工程师jackkiby发明首块集成电路,1967年发明手持式电子计算器,1971年发明单芯片微型计算机,1982年推出单芯片商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ds,到了1996年,更是推出了018微米工艺的tie技术,可在单芯片上集成125亿个晶体管。
在芯片领域里,这是一个强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比如离不开很多技术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