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能怪英国人。
如果仅仅只是遭到德军的围攻倒也罢了。
连诺曼底地区的法国人似乎也不欢迎联军的到来,这让史密斯实在是无法理解。
英美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是想将法国人从德军的奴役下解救出来,维护法国的独立和自由,法国人为什么不欢迎
这要问英美两国的空军了。
在联军登陆前的几个小时,英美空军出动2000余架轰炸机,对诺曼底地区的有价值目标进行狂轰滥炸,不仅德军,诺曼底地区的法国人也损失惨重。
德国打法国的时候,法国赶在巴黎沦陷之前停止抵抗,法国南部几乎没有爆发战斗,普通法国人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法国投降后,德国解散了法国的所有政党,公会,禁止组织公共集会和一切示威。
这些原本应该对法国的自由皿煮造成严重破坏的行为,却使困扰法国多年的党争神奇般的消失,法国工人也不再罢工了,没有隔三差五的内阁倒台,没有了让法国人一贯为之骄傲的皿煮选举,法国人惊讶的发现,没有了那张选票,他们的生活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平静生活。
对于相当一部分法国人而言,他们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社会中,现在的生活似乎也不错。
所以在诺曼底登陆的英美联军,不仅没有收获法国人的鲜和赞美,反而得到了不少咒骂和白眼。
英美联军可不会不拿群众一根线。
双方相持不下,丘吉尔心急如焚。
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政府向英国释放和平信号,愿意和英国进行谈判,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
当时英国的首相张伯伦是倾向于和德国谈判的。
由于丘吉尔的坚决反对,谈判才没有开启。
随后开始的不列颠大空战,导致英国损失惨重,为了转移德国空军的目标,丘吉尔率先组织了对柏林平民的轰炸,导致德国空军轰炸伦敦民用设施作为报复,这对丘吉尔的个人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英国国内,关于丘吉尔利用世界大战谋求个人利益的声音不绝于耳,越来越多英国人认为,丘吉尔是出于个人原因,才坚持不和德国进行谈判。
这还真不是。
如果和德国开启谈判,那么不管最后的胜利者是德国还是俄罗斯,英国都将彻底被边缘化,失去对欧洲大陆的影响力。
丘吉尔很清楚,一旦和平降临欧洲大陆,将是英国的末日。
所以即便德军按照丘吉尔的要求退出法国,丘吉尔也不会停止战争。
艾森豪威尔意志坚定,丘吉尔找艾森豪威尔沟通无果,于是主动致电华盛顿,希望小罗斯福出面,督促艾森豪威尔发起新的进攻。
小罗斯福左右为难,他同样背负着巨大压力。
美国的参战,遭到在美德裔,以及相关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
小罗斯福已经开启了自己的第三个任期,他主导的国家资本主义,使美国相关利息集团的发展严重受限。
对于小罗斯福来说,他唯有带领美国赢得世界大战,并且让美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小罗斯福本人的声望,才不会受到总统任期的影响。
否则一个“贪权恋栈”肯定是逃不掉的。
“除非我们从诺曼底退兵,否则俄罗斯不会恢复进攻。”
胡佛带来的消息,让小罗斯福的彻骨冰寒。
“联系尤里耶夫大公,我要和他当面聊聊。”
小罗斯福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俄军是否恢复进攻,不仅关系到诺曼底十余万美军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欧洲的未来。
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不管诺曼底能打成什么样,俄罗斯对欧洲的影响力都已经无法遏制。
小罗斯福并不在乎英国的未来。
如果欧洲未来的主宰注定是俄罗斯,美国肯定要搞好和俄罗斯的关系。
只有这样,美国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