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们,冷静点,你们肯定不是来吵架的。”
乔治提醒丘吉尔,愤怒无助于解决问题。
瓦西里的怨气那么大,发泄一下是应该的。
既然是求人,总得有求人的态度。
“大公爵,你需要我们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俄军才能恢复进攻”
小罗斯福务实,他现在已经上了贼船,中途不得溜号。
“如果此时被包围的是圣彼得堡,或者莫斯科,你们会主动向德军发动进攻拯救俄罗斯吗”
乔治淡笑,另一个时空的英美,是在俄罗斯和德国血战了整整三年之后才在法国登陆。
俄罗斯和德国血战的时候,美国人在忙着和德国做生意,英国人在北非跟隆美尔玩捉迷藏。
北非意军最惨的时候,兵力只剩下两个师,英军只要全力进攻,北非战役最多不超过半年就会结束。
丘吉尔眼看北非战役即将获胜,干脆把北非英军主力调往希腊,于是英军因兵力不足“被迫”停止进攻。
隆美尔到北非之后,英军干脆连演都不演了,直接当起了隆美尔的运输大队长。
就这样整整拖了三年,直到俄罗斯拼到几乎油尽灯枯,开始战略反攻,英国和美国才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想起俄罗斯伤亡的近3000万军人,乔治没资格替他们原谅敌人。
这里的敌人,也包括大英帝国。
“当然会!”
丘吉尔的厚颜无耻让乔治叹为观止。
“如果不是为了帮助俄罗斯,我们的军队根本不会在法国登陆。”
“你好意思说是为帮助俄罗斯”
瓦西里也难以置信。
“不然呢”
丘吉尔理直气壮。
这么说似乎也并没有错误,毕竟英美联军的确将一部分德军吸引到法国南部。
但如果说英军是为给俄军解围才登陆,那就是倒果为因了。
乔治不跟丘吉尔吵架,对小罗斯福还是挺有兴趣的。
另一个时空的小罗斯福是死在自己的第四个总统任期内,如果让小罗斯福完成自己的第四个任期,乔治也不确定小罗斯福能否将美国带上另一个高度。
世界警察还不够高吗
真不够。
如果不是小罗斯福突然去世,杜鲁门就没有机会接替小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丘吉尔也就没机会兜售他的“冷战”体系,世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这也就可以解释,丘吉尔为什么一下飞机就开始搞事情了。
小罗斯福来俄罗斯的目的很明确。
丘吉尔不知道小罗斯福要和乔治谈什么。
但如果真让小罗斯福和乔治就未来世界的格局达成一致,那么不管未来世界是什么样,英国都将彻底被边缘化。
所以丘吉尔的理念一直很坚定,只有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英国才能生存下去。
这也不是丘吉尔决定的,而是英国的实际情况决定的。